农历春节是几月几日


来源:光明日报

新春之际,电影市场迎来了空前的繁荣,仅在2025年1月28日至2月4日的一周内,电影票房便达到了惊人的95.1,这一新纪录的诞生昭示了电影市场的强大活力。这个春节档期已经逐渐成为国人新的消费习惯和文化的集结点。

记者

时间的魔力

回顾电影历史,我们可以发现电影的“档期”概念并非一蹴而就。以为例,1972年的《教父》打破了常规的同步上映模式,为电影市场带来了巨大的成功和深远的影响。

此后,随着电影发行机制和市场营销策略的不断完善,电影档期逐渐受到重视。电影市场以季节和节日为界,分为不同的档期,其中夏季、秋季和节日档期尤其重要。

而在,对电影档期的认识最初源于。20世纪80年代,元旦前后推出合家欢轻喜剧成为公司的惯例。直到《红番区》成为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贺岁电影后,才逐渐形成了“贺岁档”的概念。

进入内地市场后,《甲方乙方》的成功运作,使得“贺岁档”的概念逐渐被内地观众所接受。

从传统到现代

在电影发展的漫长历程中,虽然“贺岁档”的概念出现较晚,但电影贺岁的理念却可以追溯到民国时期的上海。当时的人们在农历新年前后会休整歇息,商家歇市,演出行业也会“封箱”。基于这一习惯,最初的国产片在首映时会避开农历新年中最核心的几日。

随着时间的推移,国产片开始逐渐意识到新年这个时间段的巨大市场价值。到了20世纪20年代末,不少影片开始在新年期间上映,并逐渐形成了初步的档期安排。

到了近十年,春节档期逐渐崭露头角。特别是《西游·降魔篇》的出现,以惊人的12.46总票房掀起了全民观影热潮。自此以后,春节档逐渐成为全年最重要的电影档期。

如今,春节档已经成为全年最火爆的档期之一。多部大片争相在春节期间上映,特效镜头占比创历史新高,电影的工业化水准显著提升。

新民俗的诞生

春节档期的崛起,不仅反映了电影工业化、市场化、类型化的进程,也回应了群众对美好精神生活的向往。如今,“春节看电影”已经成为当今时代的新民俗。

大家借由电影聚在一起,创造共同的回忆与情感。它不仅满足了人们在春节期间进行文化消费的欲望,也为集体社交活动提供了不可或缺的仪式化纽带。

这一新民俗的诞生,与电影工业水平的飞速进步密不可分。如今的春节档期,早已成为高度工业化的电影战场。

无论是从全球视角还是特有文化背景来看,“档期”的概念都在不断演变和发展。它不仅是一种市场营销策略,更是文化与习惯的融合与传承。

(光明日报2025年02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