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林黛玉的人物点评800字


若要选择一幅最能展现林黛玉短暂一生中最为凄凉的一幕,对于我而言,那并非她在葬花时吟咏的孤独,亦非在怡红院门外花荫下的那份凄楚,更非病榻前焚烧文稿的场景。我们尚未读到结局的描绘,但最为触动心灵的,是第八回中林黛玉略带自嘲的酸楚之语:“早知他来,我就不来了。”

深入探究我为何每每读及此处会有如万箭穿心般的凄凉之情,需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细说:

源于醋意。

就第八回的内容而言,“他”指的是男性,即宝玉。黛玉有跟随宝玉之后的习惯,仿佛在“”宝玉的行动。当黛玉说出此话时,她的内心或许正是:“早知他来,我就来了”。黛玉却以反话的方式表达,意在在宝玉与宝钗之间插上一脚。话语中满溢着醋意,暗自与宝钗较劲。在宝钗家中,宝玉与宝钗秀恩爱时,黛玉通过各种举动想表明自己在宝玉心中无可替代的地位,但这恰恰更凸显出黛玉内心的酸楚。

是因赌气。

黛玉与宝钗同为贾府的亲戚,而她们的身份与境遇却有所不同。黛玉孤苦无依,寄人篱下,而宝钗背后有母亲和兄长支持。当宝玉的选择出现迟疑时,黛玉的话语中“他”亦可理解为女性“她”,即指宝钗。这背后隐藏的潜台词是:既然你喜欢宝钗,那我就是多余的。黛玉经常在宝玉面前说:“但只是见了‘姐姐’,就把‘妹妹’忘了。”这话语中充满了赌气的情绪,让黛玉无法平静。

是认命之情。

晴雯临终前的举动显示出她懂宝玉的性格,知其重情,虽有不舍但不愿耽误宝玉。同样的道理,黛玉虽与宝玉情感纠葛,但在了解了彼此的性格与命运后,她亦有所预感。宝玉对黛玉的表白并未让黛玉感到喜悦,因为她内心充满了矛盾。若说没有情感,为何又动了真情;若说有情感,又为何最终心事成空。黛玉深知宝玉的存在为她的生命带来了色彩与阳光,但她也预见到他们的情感终将化为虚无。“早知他来,我就不来了”这句话中透露出的是黛玉对命运的无奈与妥协。她太深爱宝玉,却无法给予他更多,所以在预见到悲剧的结局时,她宁愿选择不对抗、不争斗,以避免看到更加悲凉的结局。

林黛玉的悲剧并不只是在于她自己的不幸或是与宝玉之间的情感之难,而是纯粹地为了宝玉不能获得幸福而感到凄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