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故事》读后感
某日,自友人处得阅周国平先生所著《生命的品质》。令人感叹的是,这还是我首次细细研读周先生的作品,其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让我感触颇多。此书之精髓在于揭示了人最宝贵的两样事物:一是生命,二是灵魂。上苍赐予了每个人一份生命和一颗心,顾惜生命的本质与保持心灵的平静便构成了人生的圆满。生命的照看不仅仅是维护生存,更重要的是保持生活的纯粹,珍视平凡的生活点滴。
长期以来,我常以理想者的身份自居,时常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寻求平衡。哲学就如同一种化身为人的艺术,将人分为具体的和抽象的两种存在。具体的人在周先生笔下是一个充满尘世欲望的复,他们在尘世中奋斗、挣扎。但我认为这并非欲望,而是信念与的体现。这种信念与激发了人们的坚持与坚强,它体现在人们为理想与付出的努力中,以及对生命的热爱与真诚的情感之中。即使是最琐碎的生活琐事,如柴米油盐酱醋茶,也成为我珍视和纪念我们共同走过的岁月的重要佐证。
抽象的人则超越于具体的人之外,他们以清醒、理性的视角去劝导那一个个具体的人。通过这种超脱的视角,我们让生命回归简单与本真。于是,在午后的阳光中、在深夜的宁静里,一杯茶、一本书,我得以与自己的内心对话,感受最真实的自我,在喧嚣的世界中寻找内心的平静。
周先生的书犹如一壶陈年老酒,初读时似曾相识的熟悉感让人回味无穷,再读时则如初见般的美妙直击心底。每一次阅读都仿佛是与伟大灵魂的相遇,这种相遇使我们摆脱了尘世命运的束缚,仿佛生活在一个更加广阔、更加崇高的世界里。读书如同一种灵,无论我们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和挑战,都能从中找到答案和启示。回归淳朴、回归简单、回归本真,过好平凡生活和内在生活,生命的整体品质就会得到提升。
有友人问及我为何在游走于理想与现实之间时仍能保持激情而不显疲惫。我告诉他,活在当下,我们无法避免生活的负重。无论是求学时的考试压力、毕业后的就业选择、还是工作中的种种挑战,以及亲情、爱情、友情的牵绊都是生命中沉甸甸的负重。时光荏苒、岁月如梭曾经我也曾感叹“隔着窗儿看小鸟飞翔却无法打开那扇门”,那是因为人的内心有着太多的渴望和追求。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是为了欲望、野心、身份而活也不是为了财富、权力、地位和名声而活至少我不是这样定义的。我认为这更多的是关于信念和而非单纯的欲望。人的幸福来自于两种快乐:一是生命的快乐另一是精神的快乐有了生命我们才能为而奋斗并从中获得精神的快乐。
我非常欣赏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从生存的需要到自我实现的需要物质满足的快乐与精神的快乐相比是浅显的但我们也必须正视一个现实问题那就是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之上上层建筑才能彰显其品位和价值人只有在拥有了这样的物质基础之后才能优雅地品茗读书品味人生。我不欣赏除了精神追求外一无所有的人万丈红尘是一个现实的大染缸关键在于我们如何找到自己在其中的合适位置实现自己的价值。在追求这些价值的过程中我们更应该注重过程本身而非仅仅关注结果因为这一过程就像试金石一样考验着我们的耐力、原则以及做人的尊严和底线同时也考验着我们对生命和生活的态度如果在这一过程中失去了心灵的自由、美好和高贵那么结果也就失去了原有的意义。
活在当下我们总会遇到疲倦的时候这时我们需要放下一些生命中无法承载的人和事让旅途变得轻松一些。但总有一些东西让我们放不下比如“我想飞却无法卸载心头的重量”这份重量如此清晰让我明白我只是一个行走在万丈红尘中的普通人在放下与不放下之间挣扎着。无论是幸福还是痛苦无论是快乐还是忧伤那都是生命中最真实的痕迹是上苍赐予我们的最好礼物我们又怎能放下呢?如果我们无法放下那就让它们与我们的生命同在同行吧!
今天的生活或许充满挑战明天可能更加残酷但后天必将美好若想看到后天的太阳我们必须有坚持下去的毅力和方法。面对困难我们不能轻易放弃否则我们将无法看到后天太阳升起时那令人晕眩的光芒。因此我们要活在当下找到自己在红尘中最合适的位置把生命照看好活出生命的精彩即使有些重量无法卸载也要学会与之共存把心安顿好活出生命的真实而这份精彩与真实的融合才是我们活出生命品质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