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1-3年级的古诗


端午节,又称为端阳节、天中节,是在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这是我国的四大传统节日之一。

端午节时,人们会吃粽子。欧阳修的《渔家傲》中描述了用五彩丝线缠裹的角状粽子,以及用金盘盛放的粽子。陆游的诗中也提及了粽子的两角形状和艾草的装饰。在宋代,米已经如玉般白净,而蜜饯粽子或杨梅馅的粽子也已出现。

端午节还有饮酒的习俗。唐代殷尧藩的《端午日》中写到,人们不遵循驱邪的习俗,而是饮酒庆祝太平。苏轼的词中也描绘了端午时节,酒香四溢的景象。

赛龙舟也是端午节的重要活动。宋代的黄裳在《喜迁莺》中描绘了彩船竞赛、波涛翻涌的热闹场景。而张耒在《和端午》一诗中,也描述了人们在竞渡中怀念屈原的悲壮情感。

端午节还是抒感的时候。文天祥在《端午即事》中,用照夙昔的壮志,表达了自己对的忠诚。边贡也在《午日观竞渡》一诗中,为屈原的遭遇鸣不平,赞美了他的坚贞不屈。

除了以上活动,端午节还有许多与民俗相关的诗词描述。例如,苏轼的《浣溪沙》描绘了妇女欢度端午的情景;晏殊的《端午作》则表达了人们对湘累(屈原)的怀念;刘攽的《端午》描述了乡间老翁的生活;文秀的《端午》则是对屈原的同情;而彭汝砺、丘葵等人的诗词,也表达了他们在端午节时的感慨与思考。

还有以端午为题材创作的现代诗词和散文等文学作品,它们不仅丰富了节日的文化内涵,也展现了人们对这个传统节日的热爱与传承。无论是古人的诗词还是现代的创作,都表达了人们对端午节的深深怀念与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