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名字讽刺了什么
曾几何时未曾留意,在《甄嬛传》这部作品中,竟隐藏着如此多的名字,它们都带有独特的讽刺意味。以静白为例,作为甘露寺的修行者,她本应身披出家人的光环,内心怀揣慈悲之心,远离世间的纷扰。然而她却是一个唯利是图、见利忘义的人。自甄嬛来到甘露寺后,静白多次制造麻烦,这与其名所寓意的“干净且安静”的意境形成了鲜明的反差。
同样引人深思的还有甄嬛在甘露寺的法号——莫愁。作为后宫中的妃嫔,若非严重错误,怎会被贬至这清净之地?当初主持为她取的法号,原意是希望她能忘却所有烦恼,重新开始生活。然而在甘露寺度过的三年时光里,甄嬛并未真正摆脱烦恼,常常为女筹谋,亦无法与心爱之人共度余生。这不禁让人感慨,莫愁之名似乎成了一个讽刺。
再来看灵犀这个名字,它出自甄嬛之女。原本寓意着甄嬛与果郡王心有灵犀,然而皇帝却误解了其含义,认为甄嬛取名灵犀是暗示他们两人之间的情分。这无疑了皇帝的自恋与糊涂。即使在临终前,他仍对六阿哥的心存疑虑,似乎忘记了甄嬛还有一个与他心有灵犀的女儿。
《甄嬛传》中还有许多其他充满讽刺意味的名字。例如菀菀,甄嬛曾以为这是皇帝对她爱称的体现,实则不然。菀菀原是纯元皇后的闺名,皇帝赐予甄嬲菀字,实则是将她视为白月光的替身。这一封号如此不吉,以至于甄嬛怀上皇嗣时才察觉到其中的膈应。若非对那个男人深感失望,她又怎会选择去甘露寺受苦呢?
更令人心痛的还有流朱的遭遇。作为甄嬛的贴身侍女,她与甄嬛有着从小一起长大的情谊。然而流朱却不幸死于侍卫的刀下。当时甄嬛禁足病重,若不制造些动静,甄嬛可能就此离世。流朱本应留在甄嬛身边,却成了无法留住的存在,这也是甄嬛一生中最大的痛楚。
还有温实初的名字也颇具讽刺意味。他面容俊秀,性格中带着几分老实,但实际上胆大心细。他敢在甄嬛参加选秀之前向其求婚,也敢在甄嬛入宫后答应避宠的要求。甚至可以隐瞒皇帝,让甄嬛与果郡王私会。然而这些与他和沈眉庄的私通相比都不算什么。那一晚,温实初是清醒的。
端妃的名字更是让人感到心痛。在王府中,她只是个无辜之人,与华妃关系要好。然而四大爷和其母妃却,给她一碗安胎汤,让她送给华妃。端妃本以为这碗可以保住华妃腹中的胎儿,却没想到华妃服下后竟直接小产了。端妃因这个“端”字背负了大半辈子的名。
你还知道《甄嬛传》中其他那些富有讽刺意味的名字吗?不妨一同分享出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