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的三个经典故事
【关于冬至吃饺子的传说一——纪念医圣张仲景的由来】
每年冬至,人们都有吃饺子的习惯,这背后还隐藏着一个与医圣张仲景紧密相连的故事。那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呢?
一年冬天,天寒地冻,张仲景忙碌于四方,为人们治疗疾病,不辞辛劳。在归家途中,他目睹了许多因严寒而身患疾病、衣衫褴褛的穷人。他们的耳朵被冻得通红,甚至有的已经溃烂发脓。张仲景心生怜悯,决定要用自己的医术帮助他们。
回到家后,张仲景的思绪仍然萦绕着那些受冻的人们。于是他采购了驱寒的材和羊肉,于冬至那天在小镇东关搭起了一个大锅灶,煮制了一锅能够驱寒治病的汤。他将羊肉、辣椒和材一同熬煮,取出后切碎,用面皮包裹成耳朵的模样,再放入锅中煮熟。这可口的面食被称为“祛寒娇耳汤”。
那香飘四溢的味道引来了许多饥寒交迫的人,张仲景让弟子分给他们汤和“娇耳”。吃下“娇耳”,再喝下祛寒汤后,人们感到浑身温暖,两耳,仿佛喝过热酒一般。更令人惊奇的是,不出半个月,那些原本冻烂的耳朵竟然奇迹般地痊愈了。从此以后,每年的冬至,人们都会仿照“娇耳”的形状包饺子来吃,“娇耳”也逐渐演变成了现在常说的饺子。民间传说吃了冬至的饺子可以避免冬天耳朵受冻。
【关于冬至吃饺子的传说二——源于女娲娘娘的恩赐】
在怀川地区流传着一个古老的传说。上古时期,女娲在神农山塑造了人类。然而冬天寒冷刺骨,她的泥人作品耳朵常常被冻掉。于是女娲用针线为泥人重新缝上耳朵,以避免它们被冻伤。一天,她巧妙地想出了一个办法:她用一根线拴住泥人的耳朵并让泥人用嘴咬住另一端。这样一来,泥人的耳朵再也不会被寒冷的天气所冻掉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为了纪念女娲娘娘的恩赐和避免自己的耳朵在冬天被冻掉,也在冬至这一天效仿她用线拴住耳朵并咬住的做法。久而久之,这个习俗演变成了吃饺子。因为饺子的形状与耳朵相似,所以人们便将吃饺子作为纪念这一传统的方式延续至今。
【关于冬至吃饺子的传说三——纪念神医扁鹊的传承】
扁鹊原名秦越人,是战国初年齐国渤海郡鄚州的名医。他行医四方、医术高超、热情为群众治病而闻名于世。有一年冬天异常寒冷,人们的耳朵因受冻而疼痛甚至溃烂。扁鹊看到此情此景心生怜悯之情。
扁鹊便教人们熬制“祛寒矫耳汤”,即将羊肉、辣椒和驱寒材一同放入锅中炖煮。随后他将煮好的羊肉和材捞出切碎并用面皮包裹成“矫耳”形状煮制。人们食用后浑身温暖、两耳发暖并迅速治愈了冻伤的耳朵。这年的冬至节正好是扁鹊教授此法之时。为了纪念扁鹊的医术和恩德人们便在每年的冬至包饺子吃以示纪念。
这些传说都体现了人们对健康、温暖和团圆的向往同时也传承了优秀的传统文化和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