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阅读心得简短家长
阴霾笼罩近两月的光阴,全国各地纷纷将大中小学的春季开学时间进行了延后。这样的决定,让众多孩子长时间与父母相守于家。在这期间,如何妥善安排孩子的学习与生活成为了众多老师和家长面临的一大难题。
对于此问题,我持这样的看法:在这特殊的超长假期中,在保障家庭防疫安全的孩子的教育和生活规划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仅关系到孩子的身体健康,更影响了其文化素质的塑造和自身学习能力的提升。以下,我分享一些防疫期间亲子阅读的心得:
亲子阅读不仅仅是日常生活中家长对孩子的一种教育方式,同时也是增进家庭成员间情感交流的桥梁。它并不仅仅适用于幼儿阶段的孩子,即使是小学生乃至初中的孩子,也都能从中获得亲子交流的乐趣。亲子阅读通常指父母为孩子读书、或者与孩子一起读书、分享彼此的感想和体验。有时,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也可以参与其中,但隔代的教育始终不能替代亲子教育的重要性。父母应当肩负起教育的责任,牢牢把握住亲子阅读和亲子教育的主动权。实际上,这种活动对于父母而言也是学习的过程,是与孩子一同成长的机会。
在亲子阅读过程中,要注意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和策略。我们要明确的是,亲子阅读首先是一种阅读活动。我们必须注意阅读的元素。例如选择适合孩子年龄、性别、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的书籍。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选择那些既适合孩子又能给予父母启示的书籍。是选择娱乐性的书籍还是具有情感、思想和情操教育意义的书籍?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他们的阅读需求是否有所不同?哪些书是适合幼儿阅读的?对于小学生和中学生来说,我们应该推荐哪些书籍?少儿报刊是否适合作为亲子阅读的材料?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寻找答案。
我们需要破除关于亲子阅读的几个误区。第一个误区是认为亲子阅读只针对婴幼儿。实际上,对于小学中低年级的孩子来说,如果他们的识字量不够或者理解能力不足,亲子阅读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对于高年级的孩子,亲子阅读则更多是父母与孩子分享好书的过程。第二个误区是家长只给孩子读某一类书而忽视其他类型的书籍。第三个误区是有些家长认为自己不是学文学或教育学专业就做不好亲子阅读。实际上只要家长热爱读书、有良好的读书习惯并愿意学习和提升自己就能做好亲子阅读工作。第四个误区是有些家长认为只要买了很多书给孩子就尽到了责任而忽视了阅读的质量和引导作用以及能否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等问题。
最后在期间由于无法外出购书和快递受阻导致一些家庭缺乏足够的亲子阅读材料时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替代方案如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下载电子童书进行阅读但要注意保护孩子的视力尽量少让孩子直接看同时要尽量下载经典童书而非流行读物来引导孩子并拓宽其视野激发其对阅读的热情和兴趣。同时也可以与孩子一起对家中的童书进行精读和讨论或是一起改编小故事和小戏剧来提升孩子的文学和艺术素养但要注意时间管理避免长时间盯着电子屏幕浏览视觉信息否则可能会让孩子对后续的课程学习失去兴趣而更愿意读图上网。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次防疫抗疫期间许多儿童文学作家和诗人为孩子们创作了与相关的儿歌、小诗、童话和寓言等作品这些作品既具有教育意义也富有艺术性家长们不妨将这些作品作为亲子阅读的素材进行利用以此来增强孩子的灾难教育意识和生命教育意识。
总的来说无论在何种情况下我们都要重视亲子阅读的作用和方法做到科学合理有效地进行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教育和成长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