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史好词200个
山西小学生文章中不经意透露出一则隐秘
原题:我笔下的路遥
我所喜欢的文人众多,然而留给我深刻印象的只有他。他是《平凡人生》中的笔者,不求显赫一时,只求做真实的自己;他是《人间岁月》的创作者,饱经人间沧桑,以自我为中心的欢笑与哭泣。他更是我心目中的偶像,一个来自地道的陕西才子,骨子里散发着不可动摇的坚韧与傲气。他就是路遥。
除了创作与笔墨的舞动,他亦钟情于阅读。《红楼梦》与《创业历程》是他心头的最爱。创作让他达到忘我的境界,甚至闹出不少令人捧腹的趣事。他每天的早晨,却从午后开始启程。这位地道的陕西人竟同时拥有两个西式习惯:品尝咖啡而不午睡。在我眼中,他是个神秘又富有独特魅力的存在。
初次与“路遥”二字相遇,是在我年幼时。当时父亲手中的《平凡的世界》,让我忍不住触摸封面上的名字,“路遥”?这个名字听起来如此美妙而富有诗意。父亲笑着告诉我,没错,这就是他的名字。
长大后,在某次读书活动中,我得知路遥原名王卫国。但我还是更喜欢“路遥”这个名字,觉得它如诗如画。当我深入阅读他的作品时,我发现他不仅是个作家,更是一位哲学家。他的文字朴实无华,却能触动人心,仿佛就是对我说的,这或许就是人们所说的情感共鸣吧。在他的作品里,我窥见了那片迷人的世界:故乡的毛素大沙漠、洛河边的广阔平原、玉米地以及寒冬中的陕北大地,无一不展现出故乡黄土高原的朴素与大自然的宁静恬适。
无疑,路遥的毅力与勇气让我深深敬佩。他为了儿时的梦想和《平凡的世界》,筹备三年、写作三年,最终完成这一杰作。在他的六十年光影中,他曾病倒、曾痛苦,但从未后悔过、从未放弃过创作。与其说他是作家,更可以说他是一位用心雕琢、追求完美的工匠;是一位默默耕耘春夏、收获秋实的农夫!
回想路遥的一生,他在短短的四十二年里经历了无数的风风雨雨。七岁便离开父母独自面对世界,遭遇同龄人的欺凌;在中学时期过着粗茶淡饭的生活;在“文化大”受磨难;中年时因工作与家人分别……
每当我默念“路遥”这个名字时,我的内心都充满了敬仰与崇拜。我崇拜他的工匠精神和农夫品格。同时也要感谢他让我明白了作家的价值,“作家的创作不仅是为了迎合当下,更重要的是给历史一个完整的交代。”我要在你的下滋养自己,内心、砥砺前行,在人生的长路上追寻你的足迹,路遥!
文/李沐锡 山西某小学五年级学生
【推荐人点评】:此文情感真挚而深沉,字里行间透露出对路遥的敬仰与崇拜。小作者以独特的视角解读了作家的精神世界和作品价值。读书不仅是积累好词好句的过程,更是情感交流与共鸣的体验。李沐锡的成长故事也向我们传递了一个重要的信息:爱读书的家长能培养出爱读书的孩子。
关于孩子读书。家长和老师常常告诉孩子要记住好词好句,但真正的阅读是像李沐锡所说的那样,“有些话朴实易懂,仿佛就是为我量身定做的。”这种共鸣是阅读的真正意义所在。家长在孩子阅读兴趣的培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看那11岁的李沐锡,正是受到了她父亲的影响才逐渐爱上了阅读。一句话一个爱读书的父亲吸引了一个爱读书的女儿。
推荐人:杨国华
杨国华/个人微信 doers1978
杨国华简介:山西万荣人,文化学者、时评人。致力于教师职业素养提升培训及中小学阅读推广工作;创办了“阅读坊”。
上图左侧穿着淡绿色衣服的小女孩就是李沐锡
阅读的力量:爱读书的父亲吸引爱读书的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