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员梯队建设及人才培养
尊老,共筑养老服务新篇章
随着时光的流转,我国自2024年末统计的60岁以上人口已达3.1亿。如何让这些长者拥有一个幸福、安心的晚年,已然成为全社会的共同关注点。尊老的传统文化告诉我们,要关爱每一位老年人,确保他们享受到的生活质量与时俱进。
针对这一社会问题,正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民政部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印发了《关于推动养老服务技能人才职业水平评估的指导意见》,这不仅是我国在养老服务人才评价方面迈出的重要一步,也为养老服务队伍的建设提供了明确的方向。
近几年的努力,我国在养老服务人才建设方面已有所进步,但挑战依旧不少。比如专业人才的匮乏,尤其是养老护理员的市场需求与供给之间存在较大差距。部分从业人员的技能水平和职业素养参差不齐,这直接影响到老年人的服务质量。
为了增强养老服务行业的吸引力,填补人才缺口,提出了新的职业技能等级制度。特别是在高级技师之上新增了特级技师和首席技师的技术职务,为初级工之下增设了学徒工的岗位。这样调整后,形成了更为细致的“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序列,为养老服务技能人才提供了更为明确的职业发展路径。
而要确保这一制度的顺利实施,推进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机构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实施意见》明确了一批符合条件的单位,经省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备案后,将成为本地区的养老服务技能人才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机构。此举旨在确保认定工作的专业性和权威性。
实际上,为了提升养老服务行业的吸引力,各地都在积极探索有效的措施。如湖南长沙为有意从事养老护理工作的人员提供免费的专业培训和考证服务;重庆九龙坡区则为毕业后从事养老服务工作的毕业生提供就业补贴等。这些实践不仅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也推动了养老护理业向更为专业、人性化的方向发展。
但我们也应认识到,社会上仍存在对养老护理行业的偏见。这一行业被视为“体力活”,甚至被认为“不体面”。这种观念严重制约了行业的发展。我们需要加强宣传引导,让更多人了解这一行业的价值和重要性。通过宣传优秀典型、弘扬工匠精神、树立行业楷模等方式,增强从业人员的职业认同感和归属感,营造尊重劳动、崇尚技能的氛围。
最终,“夕阳红”不仅仅是晚霞的绚烂,更是我们对老年人的关心与照顾的体现。只有建立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养老服务人才队伍,才能真正为老年人提供贴心、周到的服务,让他们在晚年安享幸福。这也是我们社会共同的追求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