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ubbing的由来


今日,上海市初中毕业统一语文考试正式拉开序幕。市教育考试院特邀华东师范大学的杨焄教授、杨浦高级中学的陈小英老师、徐汇中学的曾宪一老师、青浦区教师进修学院的沈菁老师以及松江区教育学院的曹怿岚老师等专家,对本次语文试卷进行了全面评析。

参与评析的专家表示,2018年上海市初中毕业统一语文考试的命题工作,严格遵循了《2018年上海市初中语文课程终结性评价指南》和《上海市初中语文学科教学基本要求》。整场考试呈现出以下特点:

考试依旧由文言文、现代文、综合运用及作文四大板块构成。试卷在保持平稳的基础上,又不乏深度与新意。

试卷结构稳定,题型常规,题干规范,重点考察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课内文言文选取了唐宋八大家的经典作品,而课外文言文则选取了记事写人的小品文,充分体现了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中不乏创新之处。例如第16题中的表格,既需要学生摘录信息,又要进行整合概括。主观题如第18题和第26题,给予了学生开放的空间,赞同与否均可表达。综合运用题选用的三个阅读材料都体现了创新精神。值得一提的是,第12题仍然保留了上海中考语文卷分级赋分的独特设计。

现代文阅读选材方面,选文既注重文质兼优,又保持朴实无华的风格。选文关注了日常生活中的“行”与“食”,使考生感到熟悉、友好、亲切,能够迅速沉浸于文本之中,产生情感共鸣。《城市中不可或缺的风景——斑马线》从我们日常生活中几乎忽视的“斑马线”说起,探讨了“低头族”看手机过马路的新安全隐患,使学生在了解斑马线作用的也受到了安全与生命的教育。《酸橙》则从我们日常生活中吃橙这件小事出发,启发了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生活,提升了他们认识生活的能力。这两篇选文都充分展示了语文与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

作文题目为“真的不容易”,从学生的生活经历来看,这样的题目正是他们所经历的,写他们熟悉的生活更容易表达出真情实感。能够感悟生活的不易,也是学生成长成熟的体现。

在语文素养的培养上,从语言的积累开始。文言文部分考察了古诗词的默写、苏轼的文学常识以及《饮湖上初晴后雨》和《小石潭记》的内容理解。课外文言文则着重考察了学生的迁移能力,鼓励学生注重日常积累,课内打基础,课外见功夫。

现代文阅读不仅考察了说明方法、修辞手法以及记叙文写作技巧等知识点,还考察了信息筛选能力、概括能力。尤其是具有开放度的第18题、第23题、第25题,要求学生在准确理解文本的基础上,重新构建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整个的命制过程充分体现了新课标对于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要求。注重引导学生仔细品读文本,由表及里,深入探究其中蕴含的深意。也着力培养学生的独立精神和批判意识,关注学生的独特视角,鼓励他们各抒己见。这些都具有一定的开放度,对学生的思维方式有引导而少限制,有助于提升他们的思维品质。

试卷在考察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也关注了对说明方法、修辞手法等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引导教师在培养学生能力的也要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试卷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提醒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真正走进文本,读懂文意。对于作文教学,应指导学生多留意、多思考自己或他人的生活经历,以促进初中生的精神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