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家庭教育案例范文
许洁与罗坤,身为全国名师工作室的成员,同时亦是陕西省教学能手及家庭教育指导师,目前在陕西师范大学实验小学担任学生成长中心的副一职。
在这次超长的寒假期间,家长与孩子们都经历了长时间的相处。父母有了更多时间来“管理”孩子,而孩子也有了更多时间来“学习”。许多家长在初次担任“第一教师”的角色时并不适应,导致不少家庭出现了亲子间和夫妻间的矛盾。这些矛盾背后,往往是因为家长习惯性地将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忽视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们逐渐显得“弱势”。
让我来分享一个发生在我身边的小故事,希望这个故事能为大家带来新的视角来审视自己的家庭教育或家庭关系。或许,我们可以找到更好的方式来关爱我们的孩子!——
我的一位朋友有一个刚刚升入一年级的帅气儿子。起初,孩子的成绩并不理想,但他在体育课和音乐课上表现不错。经过一学期的苦口婆心和努力“纠正”学习方向,期末考试终于取得了不错的成绩。随着“停课不停学”的开展,家长总是担心孩子落后,加上班级群里常常有优秀孩子的身影作为比较对象,导致朋友对我讲述说她经常焦虑并产生各种唠叨。
刚开始我只是以为这只是发发牢骚,但随着这种抱怨次数的增加,我深知她陷入了严重的焦虑中。她的焦虑不是源于孩子的学习问题,而是担忧自己的不足以及对孩子的关爱不够多。事实上,很多家庭都面临同样的问题。当家长批评孩子“懒”时,他们可能正在摧毁孩子的自信心。一个缺乏自信的孩子往往有与之相似的父母:
缺乏“同理心”。很多父母像放大镜一样只看到孩子的缺点,却很少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他的学习和生活。作为父母,应该给予孩子肯定和帮助,并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生命是不断变化的,所以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的成长并尊重他们在不同阶段的意愿。
“过早传授知识”。虽然“望子成龙”和“望女成凤”的愿望是好的,但并不意味着要急于拔高孩子的学习进度。过早地让孩子学习超过其认知能力的知识会阻碍其心智的发展并降低他们对学习的兴趣。
“过多的负面暗示”。有些父母总是将自己的孩子与“别人家的孩子”进行比较,这样的负面暗示会让孩子觉得自己总是做得不够好。久而久之,孩子会变得谨小慎微并逐渐自卑。
“过高的学习目标”。许多家长将自己的期望强加给孩子,例如“我英语不好,希望孩子能学好”;或“我小时候没有条件学习这些课外班”。这样的想法忽视了孩子的能力和兴趣的多样性。学校的课程内容还没有消化完全又额外增加了许多学习负担并不一定利于孩子的发展。
“过‘小’的学习范围”。部分家长仍然将学习局限于课本知识上,忽略了学习的多元化和全面性。就像故事中的那位母亲一样一直试图“纠正”孩子的方向因为他只关注语文和数学这样的传统科目作为学习的标志性指标而已。
“过少的陪伴与沟通”。许多家长总是忙于工作从不真正了解孩子们内心的想法和需求只是盲目地给予他们物质上的满足而忽略了精神上的陪伴和沟通的需求这样是远远不够的要想建立起与孩子之间的良好关系必须注重情感上的交流与陪伴.
上述这些问题这位朋友也曾未曾想过如何应对于是她开始尝试改变自己的教育方式不再一味地控制孩子而是学会观察和反思自己的教育方法并做出相应的改变她让丈夫用更加宽容的方式去陪伴孩子并逐渐认识到自己的教育方式最初就走上了错误的路但仍然在不断学习和改正...
这次不仅是对教育观念的考验也是对家庭教育的检验与反思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健康成长并成为自己心中的理想样子但在教育过程中却往往无法坚守最初的期望总是不断改变自己的标准从而忘记了对孩子的最初期盼每个家庭都面临着各自的教育问题但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观察、反思并做出改变.
《陕西教育》(综合)是陕西省教育厅主管的一份综合性教育类月刊欢迎广大教育工作者投稿分享您的教育经验和故事.投稿邮箱:
编者注: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