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例说明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


《语文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在语文教学的道路上,我们一直在寻找正确的方向。带着一份探索的决心,我们走进了郭老师的语文课堂。郭老师正在执教的是五年级下册的语文课文《手指》。我们以不同的视角去观察和体验,从中梳理出了一些重要的教学点。

在语言魅力的探索中感受语文的深度。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语文课程的目标是引导学生热家通用语言文字,在真实的语境中积累语言经验。在本课的教学中,郭老师引导学生通过三次读书活动去感悟语言的精妙之处。首次阅读让学生关注语言表达的特点,发现文中的排比句式和动词使用的精准。第二次则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发现,注意朗读的节奏和重音处理。第三次则是师生共同参与,通过反复朗读体会语言的特点,同时也深刻理解了大拇指默默奉献的精神。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积累,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及语文素养。

在教学中渗透写作技巧,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课程不仅是学习语言,更是在实践中运用语言。郭老师在课堂上设计了多个环节来引导学生发现语言运用的规律,并归纳出写作方法。如通过画线找出描写手指姿态和性格特点的句子,再通过小组讨论找出快速找到特点的方法。接着,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作者是如何介绍这些特点的,学生很快就能发现语言的规律。通过仿写的方式,让学生运用所学到的写作方法进行实践。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让学生掌握了写作技巧,也让他们在阅读中找到了写作的灵感。

在阅读中培养人文素养,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语文课程不仅是工具性,更是人文性的体现。学完课文后,郭老师并没有就此结束,而是继续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发表自己的见解。有的学生从中学会了评价一个人时要看他在集体中的作用,有的则体会到了团结的力量。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理解、欣赏、评价语言的也获得了人文思想和精神的滋养。

语文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和方法,更是形成和发展学生人文素养的过程。我们要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不仅要训练语言文字,更要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学习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以上就是我们对语文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的一些体会和经验分享。我们相信,只有不断地探索和实践,才能让语文教学更加完善,更加符合学生的需求。

(作者所在单位:山东省某小学语文教研组)

此文发表于《教育前沿》杂志2023年第一期

作者:XXX(执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