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字游戏最经典十句


包装背后的文字游戏

近年来,超市货架上频繁出现标有“零添加”、“0剂”等宣传语的食品,这些字眼成为了商家吸引消费者的“法宝”。在这些看似健康的标识背后,却隐藏着不少文字游戏。央广网记者近日就发现了一个引起广泛关注的“千禾0”商标争议事件,再次将预包装食品标签的“零添加”声称问题推至公众视野。

“零添加”产品定义模糊

在北京市某大型超市的调味品货架,央广网记者发现了一个令人困惑的现象。在众多酱油产品中,有超过72.7%的产品正面商标明显位置标有“零添加”或类似声称的字样。当消费者仔细查看标签细节时,往往陷入困惑。

例如,在六月鲜特级红烧酱油的标签上,虽然正面有大字“0添加”,但旁边还有白色小字标明“剂”“焦糖色”。在食品标签的小字部分,该产品解释称“0%添加剂苯甲酸钠和山梨酸钾”。在其配料表中却显示了谷氨酸钠、三氯蔗糖、甘草酸一钾等食品添加剂的存在。

不只是酱油,其他调味品区也存在类似情况。以李锦记锦珍生抽为例,该产品在商标左侧位置标有“0%添加”,下面跟着一行相对较小的字“剂”。该款酱油的食品标签中也有类似注释,且配料表中同样显示有焦糖色、三氯蔗糖等食品添加剂。

“零添加”背后的小心思

通过进一步的观察对比,记者发现不同品牌、不同产品的包装上所突出的“零添加”存在很大差别。以亨氏番茄沙司为例,其产品正面的“0添加”标识非常明显,但配料表中却显示了“食用香精”的使用。仔细查看其食品标签,“0添加”“不添加”等字眼右上方均有一个很小的“”,而在标签中的小字说明中则指出:指生产过程中无直接添加剂山梨酸钾、苯甲酸钠,人工色素日落黄、诱惑红等。尽管未检出相关成分,但仍然存在误导消费者的嫌疑。

消费者对“零添加”的认知与食品标签的声称之间存在差距。很多消费者认为标注零添加的产品应该是不含各类食品添加剂的。食品标签的声称更像是在玩“选择性归零”的文字游戏:宣称、强调不含的某类添加剂,却弱化了添加的其他类型添加剂。

食品标签的核心作用是通过标签信息使消费者明晰产品本质,了解食品的真实属性。很多预包装食品利用消费者追求“天然”、不喜欢食品添加剂的心理,采用突出“不添加”“零添加”声称的设计来吸引消费者购买,背后却藏着各种“小心思”。

钟凯介绍说,“不添加”“零添加”只是对于生产过程的描述,与食品终产品中配料或成分的含量并不完全等同。例如,食品标签上标注“不添加蔗糖”,但实际上蔗糖只是糖的一种,配料表中可能还含有其他种类的糖。这类产品所声称的“不添加蔗糖”很容易引起消费者的误解。

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

面对这样的情况,消费者该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呢?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营养素养分会副秘书长吴佳提示:想要了解食品的真实属性,消费者要学会正确阅读配料表、营养成分表等食品标签。

通过配料表,消费者可以了解食物中的每一种配料及其真实使用情况,包括食品添加剂。通过排序判断每种配料的添加比例。而营养成分表则可以帮助消费者关注对身体健康有重要影响的指标,如钠、脂肪、碳水化合物等,避免掉入“零添加”的陷阱,却忽略了健康的重要因素。

央广网记者雷妍认为,“零添加”看似是消费者的需求,但这种需求建立在对健康食品的误导和对食品添加剂的错误认知之上。这不仅加剧了公众对食品工业的误解,还诱导产生了“零添加”需求,进而兜售“零添加”产品。企业应摒弃恐慌营销的思路,回归产品本质,以质量换取消费者的真心。

在追求健康生活的需求与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之间,唯有以科学理念化解误区,方能终结这场文字游戏。让我们共同期待一个更加透明、健康的食品市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