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诚待人者,人亦诚而应,下一句
在婚嫁的传统观念里,初次亲家间的会面往往承载着深远的寓意。
这不仅是对两家人彼此的第一印象的定夺,更关乎着未来两家交往的诸多细节。在尚未结为亲家的身份之前,彼此都是陌生的存在,生长的环境、生活的背景、职业、思维方式等各有不同。
在这样的情境下,如何以恰当的方式增进对彼此的了解,成为了很多父母的必修课题。今日,我们来细说“亲家会面谈”的智慧。
一、不谈计较偏私的话题
在亲家相聚的温馨时刻,最应避免的就是言语间流露出的计较与偏私。所谓计较,即过分看重自家利益,容易和谐气氛;而所谓偏私,指的是在一些重大事情上失了分寸,过于偏袒自己的孩子。初次亲家见面,理应以尊重为先。先彼此了解,再谈实际条件,而非一味地争论是非、高低、利益。
比如曾有故事中,小公爷的母亲郡主娘娘对心仪的姑娘百般,以门第和嫡庶观念先入为主地给对方打上标签。虽然表面亲厚温和,但言语间透露出刻薄与挑剔,最终即使她降低身份提亲,也未能得到对方的同意。生活中,因过分计较与势利而影响子女幸福的事例并不鲜见。
北宋理学家程颐曾言:“以诚感人者,人亦诚而应。”真诚,永远是人际交往中最宝贵的钥匙。亲家初次见面时,以诚待人的人往往能收获美满的结局,减少不必要的争端。
二、不谈口无遮拦的话题
亲家间的会面,随着酒过三巡,气氛变得轻松愉快。但越是这种时候,越需谨慎。许多人正是在酒精的作用下说了不当的话,从而了原本美好的姻缘。
曾有人讲述过自己朋友的故事。两家家长终于约定见面商量婚事,原本气氛和睦。然而其中一方的父亲在酒后随意谈论彩礼等敏感话题,让另一方家长感到不悦。虽然事情看似是小插曲,但却给双方都留下了不愉快的回忆。亲家见面时,切记不能口无遮拦,应避免挑起敏感话题。
三、不谈涉及隐私的话题
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故事与秘密,也有各自的禁区。亲家虽因子女的婚姻结缘,但并不意味着可以限地分享一切。曾在书中读到一个故事:两家人在聚会中闲聊,一方家长不自觉地分享起自己家的“内部矛盾”,并以此拉近距离。然而这种分享却让另一方家长感到不适,担心自家隐私将来也会被随意谈论。
亲家相处的过程中,切勿逞一时之快,把什么话都往外说,尤其是涉及自家隐私的事。这样不仅容易让家庭成员感到尴尬,也容易落下一个交浅言深的名声,招惹不必要的是非。
《日报》曾言:“人与人之间,最舒服的关系,并非不分你我,而是熟不越矩、恰如其分的边界感。”亲家相处,更应遵守这一原则,保持适当的距离和边界感。
结语
与人相处,保持三分空间是十分重要的。即使再熟悉的人之间,也应留有分寸感,才能时刻关注对方的感受,倾听对方的心声。亲家见面无疑需要智慧和修养。愿我们都能铭记这谈的原则,为子女的终身大事负责。
作者:叶子舟行者(代笔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