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抱怨的世界值得看吗
闲暇之余,我与深蓝探索者展开了对话。我询问其:“为何人类常常会抱怨?”它回应道:“抱怨的背后,往往隐藏着未被满足的需求或未被消化的情绪。”
深思熟虑后,我发现自己也不时陷入抱怨的漩涡。比如,在写作过程中,我常会自问为何我的文章阅读量稀少,是否因为平台推荐不足、读者未能领悟我的文字,又或是缺少伯乐的发现。在职场中,我也曾埋怨过领导为何决策迟缓、指示不清,以及领导能力不足等问题。
据心理学研究显示,普通人每天平均会抱怨15至30次。这些抱怨的话语,如同隐形的锁链,将我们束缚在“思维”的中。我们抱怨天气、指责他人、感叹命运的不公,却很少意识到:当我们开始抱怨时,我们已经将改变的主动权交给了外界。
威尔·鲍温在他的著作《无抱怨的世界》中提到:“抱怨就像口臭一样,虽然自己可能察觉不到,但他人却能明显感受到。当我们从别人听到抱怨时,会感到不适;然而当我们自己抱怨时,却常常忽视其存在。”当我们摒弃了抱怨,停止了自我内耗,便再没有什么能真正困扰我们。
人们常常因自己的失误归咎于运气不佳,找不到好工作则责怪老板不识人才,挣不到钱则埋怨大环境不佳。言不由衷,久而久之便陷入了负面的循环。当我们遇到不如意的事情,便不自觉地将其归咎于外部因素,而不去反思自己。
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人和事。其中难免有让我们心烦意乱的时候。一旦开启抱怨模式,就如同产生了巨大的蝴蝶效应,将我们卷入更深层次的恶性循环。如果我们能把抱怨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解决问题上,那么再糟糕的局面也会有转机。
或许我们无法避免遇到困难和挫折,但我们可以选择如何面对。我们不能阻止暴雨的到来,但可以选择不在雨中咒骂;我们无法改变他人的态度,但可以决定不让负面情绪侵蚀自己的内心。当下一次抱怨即将脱口而出时,试着做以下三件事:
暂停三秒。感受舌尖抵住上颚的触感,让情绪在沉默中沉淀,将自己调整为冷静的状态。尝试转换句式。把“这太糟糕了”改成“我需要先解决哪一步”。当我们摒弃无效的抱怨,用“观察-行动-进化”的新思路来面对问题,我们的命运将会有所不同。进行微小的行动。比如去运动、听音乐、阅读或品尝美食等,通过这些方式来转移注意力,减轻内心的压力。
在生活的舞台上:
“生活虽如一部曲折的戏剧,但我们可以成为自己生命中的最佳导演。”不抱怨不是对苦难的妥协,而是清醒地认识到:与其无谓地批判世界,不如将精力聚焦在自己能改变的事情上。当我们面对即将脱口的抱怨时,请记住:我们的每一次选择都在塑造着我们的命运。是选择让程序崩溃还是重新启动系统?这取决于我们自己。
让我们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吧!不要让抱怨成为我们的习惯和依赖,而是要积极地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记住:我们的每一个决定和选择都将影响着我们的未来和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