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乐识马的故事和道理


位于张店镇的虞坂村,是一座自然的瑰宝,它坐落于虞坂古盐道的巅峰。其历史名称为卸牛坪村,名称寓意与运送盐的牲口有关。当从运城运送盐到茅津时,牲口会在这里被卸下,以便继续其下坡的旅程。

《广韵》中提到:“坂,同阪。”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解释道:“阪,坡者日阪。”意味着山坡。虞坂古盐道,据传说是大禹开凿的。因其路建在石头山坡上,两边都是青石,且位于古虞国境内,故名虞坂,也被称为青石槽。《太平寰宇记》记载:“太行山有一条路叫做虞坂,周武王封虞仲于夏墟后,因其地理位置而称之为虞坂。”虞坂是潞盐输往中原的主要道路,历朝历代都有修筑的记录。其中,明正德八年(1513年),河东巡盐使张士隆进行了一次彻底的扩凿整修,现在的虞坂古盐道基本上就是那次整修后的样子。

虞坂古盐道见证了历史上的重要时刻。成语“假虞灭虢”、“唇亡齿寒”以及“伯乐识马”的故事都发生在这里。在春秋时期,晋献公为了攻打虢国而借用了此道。荀息利用献公的垂棘玉璧和良马来游说虞公,最终成功借道并占领了虢国的重要城镇下阳。虞公的昏庸导致了他的最终被晋国所灭。“伯乐识马”的故事也在虞坂古道上发生。孙阳作为相马专家,能够像伯乐一样理解并珍视千里马。这些故事都反映了者要善于发现和珍惜人才的重要性。

虞坂古道是最早的人工开凿公路之一,从上古时期开始建造,一直使用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这条古道上如今仍有许多古迹,如古锁阳关和挖刮庙等。更重要的是那些深深的马蹄坑和青石上的道道凿痕,它们默默地诉说着过去的岁月。这些古迹和历史故事共同构成了虞坂古道的独特魅力。

虞坂古盐道不仅是一条交通要道,更是历史文化的珍贵遗产。它的存在让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过去的历史和文化,同时也提醒我们要珍惜和保护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