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前后后见相思打一农作物


相思之歌

古韵之诗,流传自唐代,诗人王维献上此佳作。

红豆自南而生,春至则发新枝。

愿你常采摘,此物满含情。

诠释

红豆,这一源于江南的植物,生长在温暖的南方,每到春天便不知滋长多少新枝。

诗中寄寓着对远方之人的深深思念,希望那人能多加采摘这红豆,因为它最能寄托我们彼此的相思之情。

注释

红豆,又称相思子。它结出的籽形如豌豆而略扁,颜色鲜红。"春至"句中也有版本写为“秋来发故枝”,意义深远。

"愿君"句中又有“劝君休采撷”的说法。采撷,即采摘。相思,即深深的怀念。

赏析

此诗是王维青年时期创作的爱情诗的代表。它以物寄情,借红豆的鲜艳色彩和动人的传说,用清新流畅的语言传达了浓烈的相思之情,非常感人。

红豆生于南国,其果实鲜红,通透如玉。在南方,红豆常被用作服饰的装饰物。红豆与相思之情相联系,源于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传说中,一位女子因丈夫战死边疆而哭泣至死,化为了红豆,在春天发芽生长。

从此以后,红豆被赋予了相思子的称号,在文学中常用来表达相思之情。而这首诗中的相思之情并不局限于男女之间的情爱,也包括朋友之间的思念之情。

诗中首句以“红豆生南国”起兴,暗示了后文的相思之情。次句“春来发几枝”轻声询问,以设问的口吻将情感表达得更加亲切。红豆作为一种情感寄托的象征,反映了客子对故乡深深的眷恋之情。

第三句“愿君多采撷”寄意于对方,希望他珍视这份友谊。这种以采撷植物来寄托情感的手法在古典诗歌中十分常见。而诗人所表达的相思之情,则是通过这种含蓄的方式透露出来。

最后一句“此物最相思”道出了红豆最能代表相思之情的特性。在文化中,物往往与人之间的情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红豆作为这种情感的象征物,能激发起人们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

整首诗洋溢着青春的热情和深重的相思之情。诗人用朴素无华的语言表达了深厚的思想感情,使得这首诗成为咏物诗中的名篇。在生活中,最真挚的情感往往通过最简单的话语表达出来,这正是此诗的魅力所在。

播音:肖楚洁 剪辑:马晓雪

文稿来源:古诗词网 图源:网络

编辑:马晓雪 责编:万世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