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心暖心的简短美句
父亲的木柴堆
文/张丽华
柴火堆已经消减了一半。
剩下的一半,依然规整地码放在院子的角落。每当看到它,我仿佛能看见父亲忙碌的身影,仿佛能看见灶膛里跳跃的火焰,仿佛能闻到母亲做的饭菜的香气。在这个寒冷的季节,一种暖流涌上心头。
父亲和母亲去了南方的小城。他们的离开让我感到莫名的思念。一个物象,就是一段回忆。那些柴火,点燃了我深深的思绪。走的那天,父亲再三叮嘱我要盖好蓬布以防雨淋,我也按照他的要求做了。
柴火,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是勤劳与节俭的象征。拥有它,就不用担心生活的中断。记得小时候,父亲曾给我讲述他和爷爷上山砍柴的故事,虽然记忆已经模糊,但现在我越来越能理解父亲对柴火的珍视。
其实,“柴米油盐酱醋茶”,柴在首位,它在百姓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柴火是严寒中的温暖,是饥饿时的力量。我是农村女孩,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对柴火的价值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激。
父亲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孩子啊,没有一把柴怎么行。”从我记事起,他就对每一根柴火都视若珍宝。他会仔细地捡起路边的野草、地里的麦秸秆,认真地放在架子车的车厢里。我看着他的每一个动作,心里只有一个词:珍惜。
长大后,父亲忙于生计,常年在外打工。收拾柴火主要是在秋夏之际。每当国庆节后,就是挖玉米的季节。虽然这是一项粗活,但父亲总是乐此不疲。看着他一根一根地挖,再一捆一捆地收整,我明白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努力。
冬日的寒风无情地吹过大地,人的脸被吹得发疼,但堆放在家门口的玉米杆依然屹立不倒。它们似乎在告诉人们:只有经历这样的天气,才能更快地干燥。一天天、一捆捆,家门口成为了一道风景线。玉米杆被父亲整齐地码成圆锥形,外围还加上了一圈绳子加固。立好的玉米杆像听话的孩子一样,守护着农家的希望。
元旦前后,所有的玉米杆都风干了,父亲便开始堆他的“柴火垛”。他会先放一层干树枝,再放一层玉米杆,如此反复堆成四棱上下的正方形。为了使垛更稳固,他还会用拍打、压紧等方式处理。完成后用塑料纸盖上,用砖块石头等压顶固定。父亲的堆垛技术娴熟,常常引来邻居们的赞叹声。
母亲的灶膛里燃烧着麦草和玉米杆的混合物。火焰在锅底欢快地跳动着,温暖着锅里的美味佳肴。火光映在母亲脸上、暖在父亲心里。她常说:“多亏了你爸的这一把柴火。”是的有了这些柴火农家的生活才能更加红火、温暖和舒适。
父亲的柴火垛不仅是一种回忆更是一种坚持和努力的象征即使年纪渐长他依然对柴火保持着最初的热情他的每一次砍柴每一次整理都是对生活的一份敬意和责任感的体现。
我明白父亲的坚持不仅是为了家庭更是为了那份对生活的热爱和执着即使日子好了家里各种电器都全了但他依然保留着那种习惯和节俭的品质。他以他的方式告诉我们:生活要节俭幸福要靠自己创造。
现在的我再也没有说过父亲什么了看着他那完美的柴火垛看着他满足的表情我心中充满了敬意和感激。那木屑的香味依然飘荡在农家小院那是我心中永远的风景线是家的味道是爱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