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做行车记录仪
近日,科技界热议的话题围绕着苹果的iPhone展开。前几日,机哥在讨论联通内测iPhone eSIM时,意外发现了一些与过去不同的细节。
提到那些曾经被我们遗忘的3.5mm耳机孔、可拆卸电池、呼吸灯、FM电台、3D-Touch等元素,竟然能引发众多机友的怀旧回忆。这不禁让人想起那句老话:时尚就是一个轮回。
近年来,手机功能日益增多,但似乎有些过于追求“新”而忽略了“实用”。从我们所看到的趋势来看,不少厂商开始重新考虑那些在远古时代就备受追捧的“老baby”功能。例如轻薄机身、直屏旗舰、亿级像素等。
但在我看来,目前最令我感兴趣的还是iPhone上的那枚3倍长焦镜头。在2023年的iPhone 15 Pro Max上,苹果首次搭载了等效120mm的5倍长焦镜头。当库克在全世界果粉面前再次展示这枚镜头时,它并未带来太大的惊喜。
最近,有iPhone爆料达人带来了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今年的iPhone 17 Pro可能会放弃那枚备受争议的1200万像素5倍长焦,并可能不是之前传闻的升级到4800万像素的5倍长焦,而是转向4800万像素的3.5倍(85mm)中焦镜头。这对那些被“迫”上iPhone 16 Pro的机友来说,无疑是一个紧急的下车门票。
对坚守在iPhone 15 Pro、iPhone 14 Pro甚至手持iPhone 13 Pro、12 Pro的果粉来说,这更是一次史诗级的升级。比较起原来的1200万3倍长焦与新的4800万3.5倍长焦,显然新的版本在像素上更有优势。
但机哥认为,真正影响这枚长焦镜头使用体验的不仅仅是像素和传感器面积,更重要的是焦段组合。许多机友在使用iPhone 16 Pro系列时可能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想要拍半身照时,却发现1倍有点近,5倍又太远。好不容易在两者之间找到一个合适的焦段,却发现画质并不理想。
现在的iPhone变焦体验与中年人的发际线问题一样——要么是过于靠近(如1倍),要么是过于远离(如5倍),缺乏中间地带的过渡。对于那些不怎么了解参数但喜欢直接下单的普通用户来说,如果他们的老iPhone有原生3倍长焦的Pro机型,那么他们对新iPhone 16 Pro的最直接的感受就是不如之前的款式。
如果iPhone 17 Pro真的回归3.5倍镜头,那么这对大多数用户来说无疑是一个好消息。因为原来接近1米的最近对焦距离对于探店和拍美食来说可能过于极端了。虽然从原生参数上看,3.5倍(85mm)确实没有5倍(120mm)那么远。但如果苹果在这款新镜头中引入主摄同款的“Fusion融合式”技术,那么其有效焦段可以达到等效160mm的无损变焦效果。这样就能完成85mm至160mm的全覆盖范围了。
而且如果这个新的焦段得到应用,意味着其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最近对焦距离和暗光条件下的激活难度都将有所改善和降低。这不仅为用户带来了更多实用的中焦段选择而且还能使拍摄更加轻松便捷。可以说是一个一举多得的设计思路了。
此外据我所知未来的iPhone 17 Pro还将支持前后摄像头同时录制功能这无疑会为喜欢户外直播的主播们带来更多可能性而我们也期待着未来iOS系统的更新和外观设计的革新将给消费者带来更多的惊喜和体验上的飞跃提升。
最后回到影像话题上来说对于像我这类主要关注人像摄影的用户来说85mm的中焦段正是我所喜欢的甜点范围之内因此我对于苹果有望回归3.5倍镜头的消息表示尊重和期待虽然距离秋季发布会还有一段时间而且这只是一个传言但人总是要有希望的嘛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