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是一场修行,修出一颗平常心


人生总是渴望得到周围人的认可与满意,为此,许多人用大半生光阴活在别人的眼光和评判之中。人生短暂,周围的人终将渐行渐远,无论在意或不在意,最终都会离我们而去。人终究会独自面对自己,裸地审视自己的生命价值,这时,这辈子所蕴含的分量再也无法被掩藏。

这被称作“最终的审判”。对于那些深感恐惧死亡的人来说,他们往往无法接受这样的审判结果。只有那些活出了“美好一生”的人,才能做到,不虚度此生。

那些拼命追求外在成就的人,往往忽略了内心的声音。他们是否快乐、是否满足并不被重视。他们为了目标可以不顾一切,不择手段。他们坚信,只要成功了,其他都无所谓。

相反,那些专注打磨自己灵魂的人,对于外在的名利则显得无动于衷。钱财、职位和名誉都只是过眼云烟。他们为了追求内心的纯净和明朗,愿意牺牲一些眼前的利益。

更多的人在追求内心的平静与外在的成就之间挣扎。他们既想要内心的满足,又想要外在的成就。这种矛盾使得他们倍感痛苦。

在奋斗的过程中,他们害怕不快乐,无法承受焦虑和失望的打击,更无法忍受外界的指责和伤害。而在追求内心平静时,他们又担心会影响到自己的成绩,如赚得少、结婚晚、升职难等。对于那些心理承受能力不足、奋斗动力不够的人来说,这种矛盾让他们陷入困境。他们既无法向前跨越,又不甘于现状,因此倍感煎熬。

人生如果能保持简单的坚持和追求,那么许多问题都将迎刃而解。人生可以丰富多彩,但最出色、最耀眼的人往往是那些坚定地走自己路的人。

生活就像一盘棋局,你不能保证每一步都走得正确,但即使失败了也不应气馁。人生并非一帆风顺,总会有失败、失落、痛苦和挫折。这些经历并不会决定未来,更不能让你止步不前。

南怀瑾先生曾对他的学生们说:他年轻时,老师教导他两件事。一是在这个世界上,所有事情都应轻松面对;二是心中不可装满杂念,而应将它们向外释放。这样,你便能拥有无尽的能量。

那么,何时我们才能真正感受到快乐呢?那就是当我们从内心深处明白并接受“人一定要经历苦难”这一事实时。为了塑造更好的自己,我们需要承受体力的苦、工作的苦、心智的磨练、承担恶意以及突破舒适圈的挑战。为了丰富感情体验、追求幸福和美满,我们还需要经历的修炼之苦,这看似简单却也不易做到。

我们应该把吃苦当作一种常态,是实现自我的必经之路。在经历苦难的过程中,我们应保持乐观的心态,“以苦为乐”,不抱怨、不倾诉。我们应该更多地思考“我还能做些什么”,而不是“我为什么没有”。如此一来,无论你现在身处何地,你的生命质量都将得到大幅提升,你将体验到超越平凡的快乐与自由。

大多数积极健康、充满正能量的人也在经历着工作的苦、生活的苦和人际关系的苦。但这些苦都是他们的选择,因此他们能够以平常心对待,不矫情、不无病呻吟。他们在承受苦难的没有将负能量带给周围的人。他们值得更好的一切,甚至是最美好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