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学生不想上学怎么办最好的方法


来源:今日教育报

开学已经一周了,李女士发现她的13岁儿子频繁地表达出“不想上学”的想法,甚至他自己也找出了好几个理由,包括作业没完成、身体不太舒服以及不喜欢同桌等。这让李女士感到困惑,她不禁思考:儿子为什么总是抗拒上学?是不是心理上出了什么问题?

在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儿少科,张桦医生近期接诊了不少“不想上学”的孩子。经过观察,张桦发现,不想上学的孩子中,青春期的居多。但有的孩子确实存在情绪问题,而有的孩子则根本没有问题。

12岁的小刘被妈妈拖进诊室,当张桦医生问及小刘为何不想上学时,小刘表示他只是希望得到妈妈的鼓励和安慰。但妈妈却误解了他的意图,指责他畏难、懒惰、不上进。这导致母子俩大吵一架,互不理睬。其实,当孩子表达出“不想上学”的想法时,他们可能正在遇到困难,需要的是家长的理解和帮助,而不是单纯的责备。

张桦医生指出,门诊中常常遇到领着孩子前来的父母异常焦虑和紧张,他们非常关注孩子的学业表现。这种焦虑的亲子关系可能导致孩子们的情感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对于这部分家庭来说,学业可能成为了亲子沟通中唯一的内容。

“不想上学”的孩子中确实有一部分存在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这类孩子会经历心情不好、思维迟钝、注意力、记忆力下降等。初二女生小秋就是这样的例子,她向张桦诉说自己的内心困扰,并不讨厌学习,但讨厌所处的环境。她的母亲是一名全职妈妈,同样也是焦虑的性格。在诊室里,母女俩都显得局促不安。

除了心理问题,“不想上学”还可能源于其他原因。例如,有的孩子在学校学习困难、纪律不好、做事冲动等。这样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可能出现了一些不利于学习的问题。当面对“不想上学”的情况时,家长首先需要了解孩子的本身特质。其次要听清孩子背后深层的信息和信号,不应急于做出回应。还要注意孩子的社交和亲子关系是否健康。最后是家庭教养方式是否得当。

张桦医生还提到一个例子,一位学生因故要离开生活多年的城市去外地读书时,出现了厌学的情绪。但当母亲决定去外地陪读时,她的陪伴让孩子重新找到了信心和勇气。这也表明了家庭支持和陪伴的重要性。

对于家长来说,营造一个充满爱与接纳的家庭氛围是非常重要的。当孩子表示出“不想上学”的想法时,家长应尽量理解孩子的感受和需求。那么如何应对孩子的“不想上学”呢?张桦医生给出了四个关键因素:了解孩子本身特质、听到孩子深层的表达、关注孩子的人际关系和亲子关系以及重视家庭教养问题。

“开学一周了,你的孩子爱上学吗?”这是一个值得每个家长深思的问题。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和需求,家长需要时刻关注孩子的情感和需求,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记者: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