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职业道德的五大准则
四、会计信息质量的标准与原则
一、准确性:事务确实发生、真实可信、内容完备。
二、比较性:横向比较,即在不同企业间,同一会计期间内,应采用相同的会计进行对比;纵向比较,即在同一企业不同会计期间内,也应保持会计的连贯性。
三、实质优于形式:比如在租入接近使用寿命的固定资产时,应按照其实际经济实质进行会计处理。
四、相关性:财务报告中的信息应当与决策相关联,并分类列示。
五、重要性原则:对于金额较小的低值易耗品,可采用一次摊销法进行处理。
六、审慎性:不应高估资产和收益,同时也不应低估负债和费用,比如通过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和确认预计负债等方式体现审慎性。
七、可理解性原则: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易懂,便于理解和使用。
八、时效性:信息应及时反映,以保持其价值。
五、会计职业道德与法律制度及会计要素的关系
一、会计法律制度与职业道德的区别与联系:
会计法律制度侧重于客观性,强调外在行为规范;而会计职业道德则更注重外在行为与内在精神世界的结合。
二、会计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
1. 自律性:坚守诚信,守法奉公,严格自律。
2. 尽职尽责:坚持会计准则,守则敬业,认真履行职责。
3. 持续发展:坚持学习,守正创新,不断提升自我。
六、会计要素的详细解析
一、资产类要素:
确认条件:资产应预期给企业带济利益,且能够可靠地计量。
流动资产包括: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账款、预付款项、存货等。
非流动资产则涵盖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性房地产、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等。
二、负债类要素:
确认条件:负债代表企业需承担的经济责任,且能够可靠地计量。
流动负债主要有:短期借款、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应交税费等。
非流动负债则包括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预计负债等。
三、所有者权益类要素:
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及未分配利润共同构成了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其中,留存收益为盈余公积与未分配利润之和。
四、收入类要素:收入源于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是总流入的一部分。
五、费用类要素:费用同样源于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是总流出的一部分。
六、利润类要素:利润为企业收入减去费用后,再加上利得与损失计算得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