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如果我们有另一种可能


“爸比~”

近年来,这首歌再次在人们传唱。

九年前,它在大街小巷中回荡。如今,这档曾经的热门国综似乎再次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作者自然明白,人们怀念的是那个凋零时代的一片安全自留地——怀旧。

例如《甄嬛传》、《武林外传》与周杰伦的音乐,都曾是人们怀旧的对象。

但仅仅如此吗?

作者总感觉这次有些不一样,仿佛是一次大型的社会实验。

以爱之名欠下的“债”,从未还清。

《爸爸》这档节目,几乎在开播前无人看好。

节目开播前一周,原本已谈好的品牌赞助商却临阵脱逃,因为内部对节目的分歧严重,认为节目不会火的观点占了上风。

节目开播后却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明星嘉宾因节目而声名大噪,商业价值几何倍数增长。

节目中孩子的不可控性带来了随机的碰撞,明星的尴尬瞬间也无处躲藏。

这个节目不仅是一档亲子节目,更是一代人的综艺回忆;是内娱真人秀的教科书模板;是的反映,也是普通民众对娱乐圈生活的窥视。

从里到外,从“大”到“小”,这档节目浩浩荡荡地成为了凝视、挑剔与的出警对象。

02 被扭曲的“崇拜”

作者用一个不太恰当的比喻来形容《爸爸》这档节目:它像是内娱那个时代的“楚门秀”。

“楚门秀”最可怕的地方不在于被凝视,而在于楚门必须按照观众心目中的样子成长,单纯、美好,不容许出现一丝杂质。

如今,观众的观念发生了变化。现在的观众更倾向于正确真实的东西。

明星的私生活成了真人秀的未完待续。

更令人担忧的是,对于《爸爸去哪儿》的经典争议——这些孩子会不会从此就生活在聚光灯下,丧失这个年纪该有的真实?至今依然萦绕在人们心头。

幸运的是,至今没有一个孩子因节目而出现问题。不幸的是,我们看到了结果,却没有重来的余地。

爱自己,可以吗?

当人们开始“遗弃”这档节目时,一个词被频繁提及——演。

对于节目外那些活生生的“人”,我们是否应该更加尊重他们的真实感受?

《爸爸》曾让我们看到人与人之间的信任等美好品质。如今内娱进入“再创造”的真空期,大众只能选择怀旧。

但是这样的怀旧只是暂时的安慰剂。

我们需要反思的是,当我们在消费这些孩子和他们的故事时,是否真的尊重了他们的感受和选择?

当我们再看这些孩子时,要记得关注可以,但不要过度指导或干涉他们的生活。

最后回到那首歌的歌词:“这是第一次当你的老爸”,让我们珍惜与家人共度的时光。

他们自有他们的人生轨迹和选择。我们应该尊重并支持他们走自己的路。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助理:穿Prada的南瓜(虚构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