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贵有自知之明的意思
我们曾遇到过一种人,他们待人十分热情,为人也极为友善。在他们的交往过程中,往往容易展现出过于热情的态势,尤其是在指手画脚这一方面,更显得自己特别用心帮助和指导他人。他们往往忽略了这种过度干涉他人事务的行为,并不被他人所喜欢。我曾经就有一位这样的朋友。
某次邻居家正在进行装修,他朋友热情地跑到邻居家,对装修的风格进行了一番评价,时而指责,时而批评。起初几次,邻居出于礼貌和考虑到邻里关系,对朋友的指责选择了忍让。当朋友依然我行我素,没有停止他的指指点点时,邻居终于无法忍受了。邻居说:“请你清楚,这是我家在装修,我在做决策,而不是你。请你不要再对这一切发表意见。”邻居的话语让朋友感到十分意外,他原本以为自己是出于好意帮助邻居,没想到却引起了邻居的不满。他忘记了,他其实是在将自己的喜好强加给别人。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或许也经历过类似的事情。例如朋友之间的聚餐,有一个人只顾着展现自己,滔滔不绝地说话,喧宾夺主地占据着主导地位,让主角变成了陪衬。这样的场面往往让人感到尴尬,而他自己却毫无察觉,还觉得自己是在调节气氛。
古人有句话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这说明一个人了解自己比了解他人更为重要。一个人如果不能了解自己,就容易类似的错误。如何做到自知呢?我认为首先要学会在说话做事前问自己几个问题:“我是谁?我在做什么?我这么说合适吗?”说话前要三思而后言,做事也要知道适可而止。就像那位朋友一样,如果在说话做事前先问自己几个问题,弄清楚自己的位置,或许就不会对邻居家的装修风格一再发表自己的意见了。因为那是别人的家,我们要学会尊重别人的选择和审美。
自知不仅仅是一种精神境界,也是一个人成长进步的精神力量。一个懂得自知的人,自然会明白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在哪里,哪些是需要继续发扬的,哪些是需要改进的。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他们也会明白什么话可以说、什么事可以做、应该怎么说、应该怎么做。这样就不会出现自以为好心却最终费力不讨好的情况了。
我们应该学会尊重他人、尊重自己的选择和决定。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不要过度干涉他人的事务,也不要过于自以为是地表现自己。只有真正做到自知之明的人,才能在生活中得到他人的尊重和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