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亲》莫言读后感
关于母亲的记忆,的故事里都有许多描绘。在莫言的回忆里,母亲虽不识书字,但教给了他众多人生智慧。母亲,天生的教育者,这份角色的扮演与文字无关。2012年12月7日,莫言在瑞典文学院领取文学奖时,发表了名为《讲述的故事》的演讲,其中对母亲的叙述,朴实无华,却深深触动了人心。
我的母亲生于1922年,于1994年离世。她的骨灰被安葬在村庄东边的桃园里。2011年,一条铁路要穿越这片土地,我们不得不将她的墓地迁移至更远的地方。当坟墓被打开时,我们发现棺木已经腐朽,母亲的骨殖与泥土融为一体。我们只能象征性地挖起一些泥土,放入新的墓穴中。那一刻,我深感母亲与大地息息相关,我站在大地上的诉说,便是与母亲的交流。
我是母亲最小的孩子,她对我无比宠爱。记忆中最早的片段是我提着家中唯一的热水壶去公共食堂取水时失手打碎热水瓶的情景。那时我吓得要命,藏进草垛里一整天不敢出来。傍晚时分听到母亲的呼唤声时,我满心以为会受到责罚,但母亲并未责骂我,只是轻的头,叹息不已。
我记忆中最痛苦的一幕是跟随母亲在田间捡拾麦穗时被捉住的经历。当时母亲被麦田的人打了一巴掌,她跌倒在地,嘴角流血。那个绝望的神情深深烙印在我心中。多年后偶遇那位人时,我冲上前去想与他争执却被母亲拉住了。她平静地告诉我:“儿子,那个打我的人已不再是那个年迈的老人。”
我还记得一件刻骨铭心的事是中秋节的中午我们一家围坐吃饺子时遇到乞讨老人的事。当时我口出怨言赶走了老人后却被母亲训斥。她将她那半碗饺子端给老人并训诫了我一番。
在我心中最悔恨的一件事是陪同母亲卖白菜时无意间多收了一位老人一毛钱的事。当时我并未在意但回家后看到母亲泪流满面才知自己错了。她没有责备我而是轻轻告诉我:“儿子你让我脸。”
我年少时家境贫寒母亲患上肺病我们一家人生活艰难。每当我回家时总会高喊母亲听到她的回应才感到心安。有时若听不到便四处寻找心惊胆战直到看到她的身影才放心下来。即使在最困难的时期她都默默承担从未透露半点忧虑给我们只为了我们一家人的希望和温暖。
我的相貌并不出众村子里的人常嘲笑我但母亲告诉我:“儿子你不丑你四肢健全即使你心存善良多做好事即使丑也能变美。”这句话一直鼓励着我让我在面对嘲笑时能够心平气和地面对并努力提升自己。
虽然母亲不识字但她对知识充满敬重和尊重。每当我提出购买书籍或文具的需求她都会尽力满足我即使我们家境困难也不例外。她是个勤劳的人但只要是我因为看书耽误了干活她也从未责备过我反而默默支持我读书学习。
集市上有个说书人我经常偷偷跑去听他的故事忘记了我该做的农活儿这惹得母亲不满但她知道我其实也是出于对知识的渴望也就不再过多责备我了。每当我说起那些故事她总是会听得很入迷并会与我一起讨论探讨故事的情节和人物渐渐地我们俩都爱上了听故事这件事我们有时还会在讲到某些人物结局时的猜想意见不一致起一些小小的争论这样的交流既增添了我们母子之间的亲密也增强了我的语言表达和思维活跃性最终在我的叙述能力日渐增长下我就不仅仅复述了别人的故事还开始自己编造故事了并且得到了家人的认可和喜爱。
尽管我从小就有着强烈的说话欲望和表达能力但母亲一直希望我能成为一个沉默寡言、安稳大方的孩子这让我陷入了深深的矛盾之中尽管我知道父母希望我能成为更好更有能力的人但这并没有改掉我说话多的习惯所以"莫言"这个名字像是在戏谑自己的双重身份一是一个不会言语的书家子弟一个一直述说着无数故事的人。"江山易改本性难移"的古训确实没错虽然我深受父母教导但我依旧没有改掉这个喜欢说话的习惯”这个现象在我获得文学奖的今天更是深深地体现出来了因为我发现自己的名字仿佛是对自己的一种讽刺但同时我也深知这正是我与生俱来的天赋和努力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