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评课万能评课稿
评课,对于教师而言,已经成为他们日常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果仅仅把这项工作视为常规任务去完成,可能就会错失其中蕴藏的乐趣和深度。
评课的功效自然是不言而喻的。我们有时看到专家们的评课表现总能让我们耳目一新,这正是因为他们有着独到的评价角度和深入的分析。其实,在日常的评课中,也存在着一些通用的技巧和方法。在此,我抽空将我以往在各类活动中听到的、看到的评课经验进行整理,与大家分享。
以一堂名为《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时》的课程为例。对于这样的课题,专家们是如何进行评课的呢?
在正式的评课中,虽然不常加上标题,但在大型的评课活动中,添加标题能更突出评课的主题和品质。突出“评眼”和内涵就显得尤为重要。
导语部分:
某某老师的《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时》课程内容丰富,设计巧妙。的确,这堂课有很多值得称赞的地方。今天,我将着重就其中两点进行简要的点评。导语的作用主要是对整堂课做一个初步的概括和评价,但一节课涉及的内容众多,我们无法面面俱到。选择其中几个关键点进行深入分析是更为明智的选择。
一堂真正的好课,应该是让学生全方位地动起来。这里的“动”不仅仅是动手操作,还包括动眼观察、动耳聆听和动脑思考。只有如此,学生的体验才会更加深刻。
四个“动”的角度:
专家们从模拟中的“动”、思维中的“动”、迁移中的“动”和实践中的“动”四个角度出发,结合课堂实践,深入分析了这四个角度的利弊得失。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学生的学习行为是由学习动机驱动的。而学习动机往往不是通过告知来产生的,而是通过情境的创设来激发的。这种情境创设不仅是一种情感驱动,也是一种角色转换和心理整合。情境教学是打造好课的关键因素。
三个情境角度:
专家们从“情境之真”、“意境之妙”和“心境之会”三个角度出发,结合课堂实践,进一步分析了如何通过情境教学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这节课不仅让学生学到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的情感,体现了学习过程,教给了他们学习方法,发展了他们的思维,还进行了价值教育。这充分体现了某某课程的特点,是一节富有“学科味”的好课。
那么,大家认为这样的评课结构如何呢?是否对我们的评课工作有所启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