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信息技术教案


第六课 数据初探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初步认识生活中的数据,并理解数据的定义及其重要性。

让学生了解数据的发展历程,从而认识数据对日常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生活中以及成长过程中的数据表现形式。

二、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数据的概念及其基本形式。

★教学难点:如何将数据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理解数据的实际意义和价值。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数据的产生和流通速度极快。例如,网络购物时,网站的每日流量、用户的收藏数据、转化率等;社交平台上,用户产生的海量交互数据;金融行业的数据更是庞大而复杂。这些数据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模式,还深刻影响了人们的学习和思维方式。

二、新课讲授

1、数据的定义与形式

数据是对客观事物的符号化表达,包括图形符号、数字、文字等。其中,数字是最为常见的数据形式,它是对事物的一种简洁、传统的表示方法。

数据的形态是多样的。它可以是有特定含义的文本、图形、图像、视频、音频等,也可以是事物属性的数量化表示、位置信息以及事物间的相互关系描述。

任务一: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讨论“既然数据是客观事实的记录,为什么会出现‘虚假数据’这一概念?”并通过小组形式进行探讨。

真正的意义并非仅在于数据本身,而在于对数据的解释和理解。对数据进行解读所获得的信息就是其价值所在。例如,“88”这个数字可以代表学生的成绩、体重,也可以是某个团体的人数等。从各种渠道获取的数据,需要经过处理和分析,才能提取出其中有价值的信息。

2、数据与生活的关系

随着文字和数字的诞生,数据以更加明确的方式被记录下来。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人们通过处理和分析数据,寻找其中的规律,积累了丰富的知识财富。人们在生活中产生的行为也在不断产生数据。例如,节假日人流的变化会导致交通流量、预订情况、消费行为等数据的改变。

通过与传统行业的深度融合,挖掘这些数据资源,可以发挥互联网在资源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提升全社会的创新能力和生产力。

图片展示:早期人类用石器或骨器在墙壁上刻画的图案,这些都是最原始的“数据”记录。

结绳记事的方式也是古人用来记录数据的一种方法,通过数据记录,人们不断积累知识,推动社会进步。

观看视频:任务二:回忆自己的成长历程,哪些数据可以反映你的成长轨迹?小组内进行讨论。

三、课后作业

1. 除了数字,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形式的数据?请举例说明。

2. 尝试从家中收集一些旧时的数据记录(如老照片、旧书中的统计数据等),并分析其中蕴含的信息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