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第十二回读书笔记
《儒林异闻录》之“庄绍光传”
在《儒林异闻录》的第三十四章中,一位名叫庄绍光的角色正式登场。他姓庄,名尚志,字绍光,其家族在南京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据传,他年仅十一二岁时就写出一篇七千字的赋作,名扬天下。尽管已近四十岁,且声名远播,但他依然闭门苦读,不愿随意与人交往。
一日,杜少卿与迟衡山前往拜访庄绍光,不料正碰上他准备出门远赴。此前,杜少卿因被李大人赏识而获邀赴京为官,但他却以身体不适为由婉拒了。他决定放弃科考之路,选择逍遥自在的秀才生活。
与杜少卿不同,庄绍光得到了徐大人的举荐,欲其赴京为官。他并未像杜少卿那样推辞,而是认为“君臣之礼不可违”,决定入京一探究竟。
当他觐见皇帝时,突然头痛难忍。面对皇帝的询问,他一时无法回答,只好说回去后仔细书写答复。回到住处后,他取下头巾竟发现里面藏有一只蝎子。这显然是小人的恶作剧,意在阻挠他得到皇帝的赏识。他详细回答了皇帝的问题后,又请求皇帝准许他返回故乡。
庄绍光觐见后,大小纷纷前来拜访,他虽感到困扰却无法拒绝。太保欲收他为弟子,他却婉拒了,这令太保不悦。皇帝本想重用庄绍光,但因他非进士出身而有所顾忌。于是皇帝赏赐他五百两银子,让他回乡并赐予南京元武湖供其居住。
庄绍光欢欢喜喜地返回南京途中,因无处投宿而只能借宿农家。没想到那家农户家境贫寒,仅有一间破屋可住。这间屋子还恰好是为刚去世的老妇准备的灵房,与庄绍光的头晚还要同那尚无棺材的老人挤一张床过夜。在得知老人家的困境后,庄绍光毫不犹豫地拿出几十两银子帮助老人办理了后事。村中闻此皆感激不已。
回到南京后,许多仰慕者纷纷前来拜访庄绍光。为求清静日子,他与妻子连夜搬至元武湖上居住,从此与世隔绝,过上了逍遥自在的生活。
在《儒林异闻录》中,庄绍光是一个鲜明的正面人物。他不仅学识渊博、才华横溢,更厌恶的尔虞我诈和虚伪之风。因此对于他来说,隐居生活是他最好的选择。他不仅是个有学问的人,更是一个有着高尚品德和情操的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