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nder奇迹男孩
二刷电影《奇迹男孩》时,我不禁再次体会到奥吉的生来缺陷所带给他家人的心疼,同时也被家人对他无微不至的关爱所感动。除了奥吉,我也注意到了他的姐姐维娅,她一直被家人忽略的委屈也让人心疼。
与友人王先生交谈时,他提及了现在的二胎问题,许多家长在新生儿的降临后,往往会忽略对大娃的照顾。这种做法可能会导致大娃情绪上的偏激,误认为父母不再爱他们。王先生认为,我们应该对大娃比以前更好更爱,因为他们从小习惯于成为家庭的核心。
当家中新添一个弟弟或妹妹时,大娃可能会因为分散了父母的爱而感到失落。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可能会下意识地抵触家中的新成员。与此刚出生的婴儿如奥吉,他们还从未体验过“被独宠”的感觉,因此不会过于计较父母的关注是否只在自己身上。
王先生的观点让我深感震撼。一方面,我很少见到他如此认真地发表意见;他所转述的观点是我从未想过的。我们不得不承认,随着二胎的放开,很多父母确实忽略了对大娃的情绪疏导。
过年回家时,我多次听到身边的小朋友向父母抱怨“你们不爱我了”。而父母的回应大多是试图讲道理,声称他们仍然爱孩子。这并不能完全消除大娃的失落感。就像电影《奇迹男孩》中维娅的遭遇一样,她作为家中的大娃,虽然习惯了家中的相处模式,但内心也渴望得到更多的关注和爱。
电影中的奥吉因为长相特殊,一出生就夺走了父母的注意力。而维娅则常常默默地走在身后,看着父母关注弟弟奥吉。她作为第一个孩子、第一个孙女、第一个侄女时的备受关注与现在的被忽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她的内心也充满了小情绪,但大部分时间里还是选择了体谅与包容父母的“粗心”。
《奇迹男孩》这本书和电影都以多角度叙述了同一段经历,使得读者和观众能够更深入地思考每一种情感的变化。奥吉的遭遇让人同情,但他的家人对他的爱也让人感到温暖。而维娅的遭遇则提醒我们,在关注特殊的也不要忘记家中的其他成员,他们的情感同样需要注和呵护。
关于这本书和电影的情节,大家都不陌生。一个因遗传罕见基因而天生脸部有残缺的男孩奥吉,在十岁那年开始上学的经历。他在学校遭遇了种种困境,但也收获了真诚的友谊和家人的支持。我们应该认识到,人的外表并不是评判一个人价值和是否值得被爱的标准。我们应该学会尊重每个人的独特性,不以貌取人。
我想说,正确与善良的选择并不总是那么明显。有时候我们需要遵从本心,选择善良;有时候则需要理性思考,选择正确。但在很多情况下,情与理并不是对立的。我们应该在理性思考的基础上,遵从本心,选择善良。正如《奇迹男孩》中的奥吉虽然长相特殊,但他依然得到了家人的爱和关怀,成就了他的不平凡。我们也应该学会关注家中的每一个成员,让家的温暖照亮每一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