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倨后恭倨是什么意思
【典故重述】
在汉朝的史书《史记》中,有一则关于苏秦的故事被流传下来。苏秦曾自问其嫂:“何先前傲慢而今恭敬乎?”
苏秦是战国时期的洛阳人,字季子。他出身贫寒,却怀揣大志。苏秦师从鬼谷子,学成后赴秦国游说。他试图说服秦惠文王,希望他利用弱国对付其他的策略,从而达成逐一攻破、统一天下的目的。但秦惠文王认为时机尚未成熟,拒绝了他的建议。苏秦多次,均遭拒绝。时光荏苒,他的貂皮袄穿破了,带来的黄金也用尽,只得失意地回到洛阳。
回到家乡的苏秦,形象狼狈。他衣衫褴褛,皮肤黧黑,家中人见此情景,多避而远之。妻子织布不抬头,不为他准备饭菜,连父母也不愿与他交谈。
面对此情此景,苏秦深感愧疚。他反思道:“家人对我如此冷淡,皆因我学识不足,未能取得显赫成就。”于是他决定闭门苦读,潜心研究游说之术。他发明的锥刺股之法,更是助他抓紧每分每秒。一年后,苏秦的学识大有进步,对天下大势了然于胸。
后来,苏秦离开洛阳,前往赵国游说赵王。他建议赵王执行“合纵”,联合五国共抗秦国。赵王对他的建议表示赞赏,封他为武安君,拜为相国。赵王为其实施“合纵”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当苏秦再次经过洛阳时,情形大不相同。乡里人打扫街道迎接他,家人整修居室以待他归来。父母拄着拐杖到路口迎接,妻子羞愧地躲在一边不敢正视他,更是跪地磕头赔。此时苏秦笑着问:“先前你为何如此傲慢,而今又如此恭敬?”回答:“因您如今地位尊贵且富有。”
听到的话,苏秦心中五味杂陈。他感慨道:“在困顿时,家人视我为陌路;而今我富贵了,连亲戚都敬畏我。”这便是人生百态的真实写照。
这个故事摘自《邯郸成语》,告诉我们“世事多变”的道理。每个人都有可能经历起伏不定的人生,而关键在于如何面对和应对这些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