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舟唱晚》古筝谱
新编文章
全媒体记者 郑秀红
金氏古筝流派
金氏古筝是我国传统筝派中的重要一支,源自山东筝派,与河南、潮州、客家、浙江筝派并列。
山东筝派又分为菏泽和聊城两大流派,其中聊城流派的金氏古筝发源于临清金郝庄一带。据史料记载,金氏古筝已有至少200多年的演奏传统,其演奏风格古朴典雅,声纯韵正,深受世人喜爱。
在电视台的天气预报背景音乐中,有一首广为人知的音乐《渔舟唱晚》,这首曲子已被相关部门采用并由卫星带到外太空寻找外太空的文明知音。而这首曲子的编创者,正是来自临清的金灼南。
金灼南与金氏古筝
金灼南,号秋圃居士,生于临清金郝庄一个音乐世家。自幼受家庭熏陶,习字学筝,并对筝学、律学进行了深入研究。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是音乐爱好者,擅奏多种乐器。金灼南青年时期抱筝巡游江南多省,博采众长,筝艺日进。其演奏风格深邃幽旷,为筝坛所瞩目。
1912年,金灼南根据筝曲《双板》、《三环套日》、《流水激石》等创作了《渔舟唱晚》,这首曲子后来成为了海内外知名的古筝名曲。金灼南还系统整理了大量筝曲,并撰写了《论筝学知识》《古筝教材》等专著,为金氏古筝的传承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金氏古筝的传承与发展
自2000年开始,李克超在临清、夏津等地开展金氏古筝的传承工作。他先后培养学生1000余人次,现在百余人能演奏金氏古筝的传统曲目。李克超不仅自己擅长古筝演奏,还带领学生在聊城、临清等地非遗展演活动现场活跃表演。他的努力使得金氏古筝在当代得到了更好的传承与发展。
第五代传承人李克超还致力于古筝进校园活动,在临清市金郝庄镇中心小学免费培训小学生,让更多的孩子接触并喜爱上这门艺术。
《渔舟唱晚》与民间曲式结构
《渔舟唱晚》以“双板”“单板”两首非标题筝曲为基,乐曲旋律流畅,韵味醇厚。这两首母曲为中心演变的多首乐曲在旋律走向、节奏变化、强弱对比等方面各有不同的音乐特征。目前,我国公认的八板体中,金氏古筝中的单板仅晚于荣斋所编著《弦索备考》59年,可见这两首筝曲的历史价值。
金氏古筝的影响与价值
位于临清市东北的金郝庄镇孕育了无数的书法家和古筝家。这里的古筝演奏传统由来已久,世称“金派”,距今已有200余年的流传历史。金氏古筝以“单板”“双板”两首筝曲为基,是我族乐器中的珍贵遗产。通过李克超等传承人的努力,金氏古筝得以在当代发扬光大,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金氏古筝是我国传统筝派中的重要一支,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艺术价值。通过几代传承人的努力,金氏古筝得以在当代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为我国的传统文化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