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惊蛰一七四全诗翻译


古代时辰与奇门遁甲

古代的十干与十二地支相互组合,形成时辰的排列顺序。特别的是,十干与十二地支的最小公倍数为六十,意味着在连续的六十个时辰内,所有时辰均各不相同,呈现出一种独特的循环规律。

每个特定的时辰,都对应着奇门遁甲的定局。一天十二个时辰乘以一年的三百六十个年轮,共计四千三百二十个局,这便是奇门遁甲定局的总量。现今的一年有三百六十五点二四二二天,那么这四千三百二十个局如何满足三百六十五点二四二二天的需求呢?

我们需要理解古代对年的定义。古时的人们以节气为年的标准,与我们现代所指的年稍有不同。在古代,普遍认为一年包含二十四节气,每个节气约为十五天,二十四个节气的总天数加起来恰好为三百六十天。

这只是古人的普遍认知。对于天文学家、星相家、术数家等专家而言,他们观察到并非每个节气都严格是十五天,有的节气稍长,有的则稍短。这些微小的差距累积起来,就形成了比三百六十天稍多的天数。尽管如此,若严格按照这四千三百二十个局来计算,三百六十天的格局依旧无法完全覆盖三百六十五点二四二二天。

面对这一矛盾,奇门遁甲的开拓者们想出了一种巧妙的办法。他们将这四千三百二十个局分为若干单元,每个单元在各自的时间段内使用盘局。当节气不是正好十五天时,他们会在自己的单元内循环使用局,直到该节气的时辰用完再转到下一个单元。

这种方法巧妙地将局数不够的矛盾转嫁到各个单元中,实现了年的局数与实际天数的匹配。打个比方,就像是将一百辆车分给一百二十人使用,不够平均分配时,可以将这百人分成十个单元,每个单元十二人。每辆车的使用权以组为单位进行循环分配。在每个单元中,第一人优先使用一定次数的车后给下一人使用,循环至下一人可用天数用尽再开始下一轮的循环。

这一系列局的分配并非随意。最初的根据“一分为二”和阴阳的哲学原理进行。例如,一年被划分为阳半年和阴半年两个大的单元,阴阳又细分为更多的小单元。阳遁从冬至开始,阴遁则从夏至开始。

那么为何从冬至那天开始被定义为阳生之初呢?这背后有着古人对时间的深刻理解。早在商周时期,人们便用土圭来计时。当土圭上的柱子影子最长时即为冬至日。古人认为太阳在这一天的距离地球最远,因此天气最为寒冷。过冬至后则象征着大地的回暖与生机再生。古人的这种认识正好符合阴阳哲学的理念:冬至作为极阴之刻亦蕴含了一丝阳气的生发之意。

古代的时辰与奇门遁甲有着紧密的联系和深远的文化内涵。其背后的分时定局与阴阳哲学的运用无不展现了古人的智慧与对自然的敬畏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