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春雪的描述正确的是
今日正值大雪时节,大雪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1位节气,也是冬季的第三个节气。此时斗柄所指为壬方,太阳黄经达到255度。大雪节气的到来标志着仲冬时节已经开启,气温将明显下降,降水量也会逐渐增多,尤其是在我国北方的部分地区,开始降下洁白的雪花。
在民间,大雪节气有着丰富的俗语和老话。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句广为流传的说法:“腊雪为宝,春雪不妙”。字面上的理解是,在腊月下的雪如同珍宝一般,而立春后的雪则被认为不吉。这些老话是先人们在长期的生活与生产实践中总结出的经验之谈,自然有其深刻的道理。
回想起儿时,似乎每年冬天的雪都特别大,冰冷刺骨的天气让人不得不穿上厚实的衣物。屋檐下挂着的冰棱长长垂下,折下一截便能当作冰棍来消暑。堆雪人、打雪仗、滑冰等都是那时的美好记忆。
而今,即便是在冬天,雪的降落也难以达到儿时那般规模。尽管如此,人们仍然期盼在大雪节气时能有一场大雪的降临。俗话说得好,“瑞雪兆丰年”。一场适时而至的大雪能给农田带来良好的墒情,为来年的农业丰收打下坚实的基础。无论是人们还是土地、农作物,都需要雪的滋润与保护。
那么,“腊雪为宝”中的“腊雪”究竟指的是何时下的雪呢?它指的是冬至之后至立春之前降下的雪。为何这段时间下的雪被视为珍宝呢?
这是因为这段时间的降雪对农田有着极大的益处。它能够杀死田间的害虫和病菌,促进土壤中有机物的分解,使土地墒情得到显著提升。大雪如同一张温暖的棉被覆盖在农作物上,能够保持温度不至于过低,从而抵御霜冻的危害。来年的农作物长势喜人,五谷丰登的景象可期。这也正是古人所言“腊雪为宝”的道理所在。
事物总是有两面性的。虽然腊雪是宝,但春雪却为何不好呢?这其中又有什么道理呢?
这里所说的“春雪”指的是立春之后降下的雪。立春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首位,标志着春季的开始。此时万物复苏、鸟语花香,也是农作物开始生长的时期。如果立春后突然降下大雪,那么带来的可能不是喜悦而是农作物的冻伤灾害。一场“倒春寒”可能会让农作物面临严重的损失,甚至颗粒无收。古人总结出“春雪不妙”的说法。
你看,同样是雪,降落的时间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有时它是有益的,像珍宝一样;而有时它又可能是有害的。腊月的冬雪带来了益处,而立春后的雪则可能带来灾害。但在农业科技不断发展的今天,人们已经不再仅仅依赖自然的恩赐,科技的力量可以帮助我们驱害避灾,同样也能取得好的收成。
我们来总结一下这句老话“腊雪是宝,春雪不好”。虽然有一定的道理,但我们也应尊重自然、敬畏自然。让我们共同期盼腊月的那场大雪,为来年的农业大丰收祈愿吧!
图片资料仅供参考,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