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的回忆发朋友圈
凌晨三点的上海都市,霓虹灯辉映下的城市仿佛把星星掩盖了光芒,而手机的蓝光又刺入了眼底。让我们想起了那个在竹席上数过银河的童年,那些被蝉鸣声填充的午后,以及村口那棵未曾结出甜枣的老树。身为80后的我们,犹如被时代浪潮推动的一代人,从在泥土中赤足奔跑的孩童蜕变成了高楼林立间步履匆匆的成年人。此时此刻,我们都渴望暂时放下那压力和疲惫,回到那个没有无线网络,却充满欢笑的乡村,去寻回那些被岁月深埋的珍宝。
一、田埂上的自由天地
春天,一切都生机勃勃。在油菜花田中追逐蝴蝶时摔成泥人,柳条编织的草帽歪斜地戴在头上,裤兜里装满了偷摘的桑葚,即使手指被染成紫红色也不舍得擦拭。夏天的午后,蝉鸣声如同一壶沸腾的水,我们手持竹竿捕捉知了,塑料瓶里装满了“战利品”,但总会在回家路上被母亲责备:“又去捣乱了!”就连田埂间的水口也能被我们变成“小水电站”,玩上一整个下午。
二、自创游戏的黄金时代
秋天的田野里藏满了宝藏。我们在稻谷堆中捉迷藏,即使被稻草扎得浑身也忍不住笑出声。挖红薯时需要策略:先派勇敢的“侦察兵”探路,发现大人不在后,立刻用小锄头冲锋陷阵。烤红薯的焦香能飘过数个田埂。冬天的冰面上则是天然的溜冰场,虽然棉鞋会浸透冷水,回家后可能会被责骂,但总会找理由强辩:“是二狗子先滑倒的!”
三、灶台旁的回忆
奶奶的厨房是个神奇的天地。火苗在柴火灶里跳跃,映照在土墙上,铁锅里是咕嘟冒泡的南瓜粥,灶灰里埋着的烤土豆表皮焦黑,但内心金黄。逢年过节时,村庄里弥漫着各种食物的香气。谁家杀年猪时,案板上的猪头还未收拾干净,邻居们的碗已经排成了长队。而每当祭灶神的日子来临,孩子们总会趁机偷吃供桌上的糖果。
四、无锁的村庄
木门上的铁环从不挂锁,灶台上的盐罐子谁都可以舀取。村里的动物和邻居们和谐共处,二婶家的母鸡在自家下蛋后也会跑到隔壁院子孵窝。傍晚时分,大槐树下摆满了各家拼凑的饭桌,孩子们端着碗到处“蹭菜”,而王奶奶做的酱豆干总是最先被抢光。
五、时光中的老物件
那些带有岁月的物件似乎都在述说着过去的故事。搪瓷缸上的红双喜已经褪色,杯口留下了父亲喝茶的痕迹;煤油灯罩熏得发黑,但灯芯爆出的火花曾带给小妹惊喜;而压在木箱底的三本《小学生作文选》里干枯的蒲公英,那是曾准备送给同桌的生日礼物。
六、消失的记忆与重生的力量
如今这些“限量版”的物品成了博物馆里的展品,而我们曾是它们的主人。我们怀念的真的是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吗?或许我们怀念的是那个为了一颗水果糖就能雀跃的自己,是那个相信萤火虫是星星碎片的自己。即使摔破膝盖也不哭,却因弄丢一颗玻璃弹珠而大哭半天的那个自己。那些记忆中的事物与经历在我们的生命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
致所有在泥土里长大的孩子们:
虽然村庄或许已荒芜老屋可能塌成了土堆但井台上的青苔稻田里的蛙鸣以及灶膛里的火星早已在我们心中埋下了种子。当我们在忙碌的工作中感到疲惫时当我们在拥挤的人群中感到迷茫时那些美好的记忆会像一粒止疼一盏暖光灯般温暖我们的心灵。那些回不去的时光与经历都已成为了我们记忆中的宝藏即使我们无法再回到那个地方但当我们看到孩子的笑脸当我们在家中种下一盆小葱时那些旧时光便以新的方式在我们心中重生。
前方或许仍有风雨但只要我们记得那赤脚奔跑的日子记得那炊烟升起的方向这份乡愁终将成为我们前进道路上的星光指引我们走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