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雪为主题写一段话
大雪今朝至
寂静的冬夜,“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随着耳畔积雪折断竹枝的微响,诗人感受着冬日的寒冷与孤寂。这微妙之间,一幅淡雅而古朴的雪夜图景在读者的心中缓缓展开。
雪,是冬日独有的浪漫。12月6日,伴着日渐下降的气温,冬季的第三个节气——大雪,静然而至。“大雪至仲冬初开”,随着这一节气的到来,的大部分地区都步入了寒冬。北方更是飘起了纷飞的大雪。
虽然名为“大雪”,但此节气与实际降雪大小并无直接关联,它更多的是对气温与降水变化的反映。大雪节气并非全年降雪最大的时节,而是农耕文化的产物,是对季节变化的记录。
雪花在古人眼中是诗情画意的象征。洁白的雪景是冬季最美的画面。文人墨客通过赏雪、咏雪、画雪,留下了大量的文学艺术作品。在这个大雪时节,我们可以走进博物馆,欣赏古画中的冰雪天地,共赴一场冬日的盛宴。
冬日盛宴 开启进补时刻
仲冬时节开启,万物萧瑟。在冬日的街头,寒风呼啸而过,大地间显得格外萧条。然而在古人的眼中,却能敏锐地感受到大自然细微的变化。
大雪分为三候:“一候鹖鴠不鸣,二候虎始交,三候荔挺出。”每候都寓意着自然界的某种变化。与此“进补”成为了冬日的重要课题。
民间有谚语说:“小雪腌菜,大雪腌肉。”在大雪节气到来之际,家家户户都会开始腌制腊肉、香肠等食物。而在巴蜀之地的成都,人们会稍作等待,直到冬至来临再开始腌制。古人认为黑色食物是冬季的最佳食材,如黑芝麻、黑豆、黑米等。
除了黑色食物,白菜也是冬日的佳品。北方地区的居民们会早早地储藏大白菜,甚至将其称为“当家菜”。在文人苏东坡的眼中,白菜的美味不亚于熊掌和羔羊。
走进冰雪天地 共赏古画雪景
古人眼中的雪是何模样?他们以雪为墨,以冬为画布,将冬天的静谧之美绘于笔下。
历代画家流传下来的雪景图非常之多。南朝梁张僧罷的《雪山红树图》被视为现存最早的以雪为题材的画作品。而唐代诗人王维非常喜爱画雪,他的雪景画充满了恬静与禅意。
在四川博物院,就收藏了多幅与冬日有关的书画作品。其中清林纾的雪景山水图轴将冬日景象描绘得栩栩如生。还有黄鼎蜀山积雪图轴等作品,都展现了冬季的静谧与美丽。
在这个2024年最后一个月的仲冬时节里,虽然天气寒冷,但美食与艺术却能带给我们温暖与快乐。让我们在对新年的期盼中,好好把握住冬季进补的时节吧。
“寒风凛冽仲冬始, 进补时节暖心房。”在这大雪纷飞的季节里, 愿你不仅能在寒冷的天气中找寻到温暖的食物和温馨的时光, 更能在这个冬天里收获满满的艺术与文化的滋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