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母亲不容易的句子


导语:

作为父母,我们常常期盼着孩子能够茁壮成长,成就一番事业。现实里我们常会面临各种让人头疼的情景。以同事张阿姨和楼下王先生的孩子为例,他们各自的家庭里,孩子们的日常行为中隐含了母亲们常常踩到的教育误区。这三个普遍存在的错误,正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们的未来。

一、过度包办,孩子无所适从

在许多母亲的眼中,孩子永远是需要呵护的宝贝。比如,当孩子试图自己盛饭时,母亲会立刻夺过饭碗,“小心烫着,妈妈来”;当孩子想要自己收拾书包时,母亲会摆手拒绝,“你哪里会整理,还是妈妈帮你吧。”久而久之,孩子习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连基本的生活技能都未能掌握。

有位母亲在家长交流群里分享说,她的孩子上高中住校后,连换床单都需要打电话问她的步骤,更不用说洗衣服和打扫卫生了。母亲们认为孩子太小、做不好事,然而过度包办就像给孩子套上了枷锁,剥夺了他们锻炼的机会。如同笼子里的鸟习惯了等人投喂,一旦笼门打开,它们反而不知道如何飞翔。

为了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从小就应让他们做力所能及的事,如自己穿衣、整理书桌、洗小件衣物等。尽管一开始他们可能做得慢、做得不好,但多次练习后自然就会了。母亲少操心,孩子才能多学点本事。

二、言辞打击,伤害孩子的自信心

“这么简单的题目都会做错,你上课有没有听讲?”“考了85分有什么好高兴的,你看别人家的孩子都考95分以上。”这些话听起来就像是冷水浇头般打击着孩子们的自信心。有孩子在日记中写道:“妈妈从来没有夸过我,我觉得自己做什么都不行。”

心理学研究表明,经常被否定的孩子更容易变得自卑、胆小,不敢尝试新事物。孩子们需要阳光和雨露的滋养来成长,母亲的肯定就是他们最好的养分。当孩子取得成绩时,应给予肯定和鼓励,“这次比上次进步了,妈妈看到了你的努力”;当孩子主动帮忙做家务时,也应给予赞美和鼓励,“你愿意帮妈妈的忙,真棒。”多给孩子一些鼓励和肯定,他们的自信心才能逐渐建立起来。

三、教育态度不统一,孩子学会钻空子

在家庭教育中常常出现教育态度不一致的情况:父亲说“写完作业才能玩游戏”,而母亲却说“今天作业多,玩一会儿放松一下吧”;母亲要求孩子自己整理玩具,但祖母却心疼孙子并帮其收拾。家长教育态度的不一致使孩子发现了“漏洞”,开始学会讨价还价、阳奉阴违。

有些家庭因教育观念的分歧而出现问题。例如,母亲规定孩子每天只能看半小时电视,但父亲认为孩子平时学习累,经常偷偷让孩子多看一会儿。后来孩子越来越不听话,甚至顶嘴说“爸爸都让我看,你凭什么不让”。教育孩子需要家长们合奏一首曲子,节奏要一致。家里可以定期召开家庭会议,共同商量教育孩子的规则和方法。

每个母亲都深爱着自己的孩子,只是爱的方式有时需要调整。不要再把孩子捧在手心不舍得放手,让他们在生活的磨练中锻炼能力;不要再用否定的语言打击孩子,而应多用鼓励的话语让他们充满信心;家长之间应多沟通、在教育孩子上达成一致。母亲的每一次正确引导都是孩子成长路上的一盏明灯。

你在教育孩子的道路上是否也遇到过这些问题?你是如何解决的?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经验和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