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取暖方式有哪些
时值寒冬之际,你是否曾好奇,在无现代科技之助的古代,古人是如何抵挡严寒的侵袭呢?让我们一同来揭开这层神秘的面纱,探索古人防寒保暖的独特方法。
第一招:御寒衣物,古人也有时尚穿搭
据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的馆长介绍,人类最早用来保暖的“冬装”源于兽皮。这些衣物不仅是温暖的象征,更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见证。后来,在兽皮的基础上发展出了“裘”,即带毛的兽皮经过鞣制处理后,变得既保暖舒适又漂亮耐磨,最终制成了美观大方的衣物。
在山西太原的北齐徐显秀墓室的壁画上,描绘了墓主人身着银鼠裘氅的形象。那黑色的鼠尾花纹排列整齐,不仅赋予了衣物良好的保暖性能,还为其增添了装饰性。在山西的博物院内,还展出了一件鸡冠帽武士俑,其帽子的设计实用又时尚,风帽的垂裙能够遮蔽脸和颈部,减少严寒风沙雨雪的侵袭。山西博物院展览部工作人员安婧表示:“这种风帽的实用防寒功能十分突出。”
第二招:单人暖胃又暖心的小火锅
冬日里,最幸福的事情莫过于享用一顿热气腾腾的火锅。而温鼎可谓是现代单人小火锅的鼻祖。尤其是山西博物院所收藏的那件晋侯温鼎,具有鲜明的特色。其带有托盘,可用来放置炭火和食物。托盘底部的十字形镂孔则用于通风去灰。这件小巧的不仅暖胃,更让人们在冬日里感受到暖心的温度。
第三招:冬日温饮,把酒言欢
古人在饮酒时,多喜欢温一下酒水。尤其是在寒冷的冬季,温酒用的注壶、注碗更是不可或缺。大同市博物馆的对外联络部霞介绍说,辽金时期的人们在冬日里多选择温饮的方式来饮酒取暖。而收藏在大同市博物馆的定窑白釉瓜楞注壶、注碗便是这一文化的见证。古人在注碗中放入热水,然后将盛酒的注壶置于其中加热,待到合适温度后取出饮用,这样的方式不仅暖身还增添了饮酒的乐趣。
第四招:必不可少的暖和炭盘
在山西博物院内还展出了一件环耳提梁炭盘,它是用来存放木炭或其他燃烧材料的容器。炭盘的设计巧妙实用,其下接三兽蹄足的设计更是别具一格。安婧介绍说,古代的炭盘有时还会配有炭箕,这种簸箕状的工具可以用来添加炭火,其底部还有孔洞以利漏灰。这样的工具在冬日里为人们提供了温暖的火源。
寒冬之中,围炉煮食、把酒言欢不仅是一种取暖的方式,更是一种安暖、清欢与自在的生活态度。古人冬季取暖的方法既实用又充满创意。关于御寒的智慧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去挖掘与探索……
统筹编辑:孟洁、王晶晶
设计:姚锦声(实习生)
学术指导由:
山西博物院对外交流部杨芸、山西博物院展览部工作人员安婧、大同市博物馆对外联络部霞以及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馆长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