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饼》苏轼的原文


◎李开周

每年的中秋佳节,总有人会提及一首“月饼诗”。传说这首诗是苏东坡所写:

小饼轻嚼如月圆,内有酥饴味香甜。

静心品味其中意,思乡之泪湿巾间。

这首所谓的月饼诗也被一些商家印在月饼盒子上,意在展示中秋月饼的历史渊源,以及彰显他们产品的文化底蕴。

事实是苏东坡并未写过这首月饼诗。前两句确实出自苏东坡之手,是他公元1100年农历八月二十四写给广西廉州知州张仲修的赠别诗,赞美廉州当地的一款馅饼美味。而后两句则是后人胡乱拼凑,因为它们并不押韵,无论按照现代的韵律还是古代的韵律,这样的诗句在古代是不被接受的。

宋朝的确有中秋节,但并未将中秋视为法定节假日。查阅《宋史》、《宋会要辑稿》以及宋人笔记,春节、寒食、端午、七夕、重阳等节日都有假期,甚至连春分、秋分和上巳节(三月三)也都有休息日,而中秋节却没有。这一天,皇帝和大臣们依然照常上朝,文思院和绫锦院的工匠们也照常工作。

关于中秋成为法定节日的时间,有三种说法:春秋时期的晋平公、唐朝的唐玄宗以及北宋时期。但这些说法都没有确切的文献和考古证据支持,仅仅是口耳相传。在《唐会要》和《宋会要辑稿》中,虽然记录了唐宋两朝的皇帝会在中秋节夜祭祀祖先的传统,但并没有将中秋列为法定节假日的皇帝诏令或政令流传下来。

苏东坡在担任京官和时,每年的中秋节都需照常工作,他只能在下班后与同事们赏月饮酒,却无法回家与家人团聚,因为当时中秋节并不放假。

从北宋中期开始,除了四川以外的全国各州府都形成了一个不成文的规矩:在中秋节举行“解试”。这是宋朝科举考试的初级考试,考试时间通常连续三天,从八月十五日凌晨开始进场,到八月十七日晚上结束。宋朝的学生们在中秋节也无法放假,至少那些参加解试的学生是不能放假的。

对于那些不上班也不上学的宋朝人来说,中秋节是一个与家人团聚的机会,但他们并没有吃月饼的习俗。在南宋的话本小说《错认尸》中,女主人公高氏在八月十五筹备家宴,买了酒、肉、果子等食物,全家赏月聚餐,但餐桌上并没有月饼。从流传下来的宋朝诗词和信札中,也看不到中秋吃月饼的记录。

南宋杭州的风俗文献《武林旧事》第六卷中提到了“月饼”,但它是被归类为“蒸作从食”,即日常饮食中蒸熟的主食,与中秋节并无直接关联。直到明朝的《酌中志》等文献中,才有了关于中秋月饼的确切记载。因此可以推断出,苏东坡在过中秋时并不吃月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