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舞蹈《两只老虎》


【春日乐声传非遗韵味】

在温暖的2月22日这一天,随着一阵婉转悠扬的江南丝竹《灯月交辉》奏响,徐汇区乌鲁木齐南路幼儿园被活泼的小天使们和国内外来宾们的欢乐声环绕。本次活动是一场寓教于乐的非遗文化之旅。

这场盛会作为乌南幼儿园“文化的种子——传统艺术启蒙”系列活动的第三次开展,由乌南幼儿园与湖南街道办事处联手打造。其目的在于推广优秀传统文化,通过引入级非遗项目江南丝竹,使孩子们近身感受乐器之魅力,为传统艺术的深远魅力打牢根基。通过此举,也让国际友人对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同。

活动现场,各类传统乐器如笛子、箫、琵琶、扬琴等纷纷亮相。小朋友们充满好奇地问着:“江南丝竹中的‘丝’与‘竹’是何物?”为解答疑惑,上海国乐研究会的何小栋先生为孩子们详细介绍了乐器的名称与历史,孩子们聚精会神地听着,学习着关于传统乐器的新知识。

随着《良宵》的旋律响起,身着汉服的教师们翩翩起舞,为孩子们展示了优雅的古典舞蹈。这种古典氛围在幼儿园内弥漫,使每个参与者都沉浸在传统文化的魅力中。

为了让孩子们更深入地体验丝竹乐器的魅力,活动特别安排了两位小朋友上台试奏《两只老虎》和《小星星》。熟悉的旋律在幼儿园内回荡,引发了孩子们的自然合唱。

此次活动不仅带来了古朴的传统乐曲,还为小朋友们准备了如《小猫钓鱼》等适合他们欣赏的曲目。令人惊喜的是,孩子们甚至点播了《拔萝卜》,听着与众不同的乐曲音色,他们既感到欣喜又充满好奇。在笛子独奏的《乌南园歌》中,全场的孩子都忍不住跟着旋律唱了起来。

江南丝竹的传承人何小栋表示:“我们选择既有传统优美的乐曲,也有适合小朋友的儿歌,目的是激发他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与热情。我们希望江南丝竹这一非遗文化能够更好地走向世界。”

出席活动的家长对活动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活动既传统又不守旧,创新的同时又不离根,从孩子的视角出发,以新颖的方式演奏了园歌和儿歌,让孩子们真切地感受到了民乐的魅力。

乌南幼儿园的龚园长认为,让孩子们在耳濡目染中体验江南丝竹的美丽,对他们的思政美育成长具有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幼儿园将依托大中小幼社“15分钟思政育人实践圈”,与家庭、社区共同打造生动有趣的思政育课堂。

“江南丝竹”作为上海、江苏南部与浙江西部流行的传统乐种,是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因其主要使用的乐器如二胡、扬琴、琵琶等丝竹类乐器而得名。自2017年起,湖南街道被评为“江南丝竹传承基地”,为保护和传承这一文化提供了固定的场所、资金等多方面的支持。市级传承人孙文妍与区级传承人何小栋都在湖南街道定期排练活动,为居民提供江南丝竹的演出与知识普及服务。

此活动由上海徐汇区主办,旨在推广优秀传统文化,让更多人了解并喜爱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通过此次活动,我们期望能在更多人的心中种下对文化的热爱与尊重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