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我会一直孤单是暗示
孤独的哲学与人生的独舞
哲学家尼采曾言:“孤独,你配吗?只有天才和疯子才享受孤独,普通人只是寂寞罢了。”的确,深思熟虑之后,我们不难发现,许多人生与孤独并不相容。许多人因孤独而感到恐惧和不安。
当心情低落时,我们希望有人能安慰我们;遇到困难时,我们期待有人能伸出援手。有时我们会发现自己形单影只,令人心生悲凉,甚至开始羡慕那些有伴的人。
对于那些习惯独处的人来说,他们的孤独感可能暗示了性格上的某些缺陷,但这些缺陷是可以改变的。
一、合群与孤独的矛盾
现在的人们,为了摆脱“独居”的状态,会采取各种方式来扩大社交圈。虽然户籍上显示为单人户,但这并不代表一个人真正地独自生活。相反,很多人陷入了“外向型孤独症”的困扰。即使交际再多,他们仍会感到与他人格格不入。这主要是因为每个人的三观不同,一句不经意的话可能会引起他们的不安和不满。更令人难过的是,在需要帮助的时候,发现认识的人虽多,却无人真正能给予帮助。
二、以自我为中心的孤独
越来越多的人把家当作空间,关,希望不被打扰。长时间的独居让他们不得不面对各种生活挑战,如扛煤气罐、消灭蟑螂、换锁等。尽管他们渴望与接触,但内心的习惯性自我中心却让他们难以融入。这种内心的矛盾使他们变得更加孤独。
三、享受孤独的力量
作家马德曾说:“忍受孤独是可怕的。但当你看到那些享受孤独的人时,一下子就不怕了。”孤独并非全是坏事,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对待它。如果我们能正确利用孤独,它就像一块篱笆,围成自己的园地。我们可以随时关,享受自己的世界。而当需要时,也可以随时打开门,让外面的人进来。
四、战胜孤独的方法
要战胜孤独,首先需要战胜自己的自卑。我们要相信自己,找到自己的爱好,与人聚散都随缘。我们也要接纳不完美的自己,建立远大的目标。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战胜孤独。
五、构建自我与获得肯定
当我们抱怨“没有人喜欢我”时,我们需要花更多的精力来肯定自己。如果我们能给自己更多的肯定,我们就会开始构建自我。久而久之,我们自然会得到别人的肯定。与其坐等别人来关爱我们,不如主动出击,改变自己的性格。做一个主动关爱别人的人,不求什么回报;做一个合群不合群都随意的人;做一个独自成长的人。这样,我们就会减少失望,增加希望。
《中论·法象》中说:“人性之所简也,存乎幽微;人情之所忽也,存乎孤独。”人与人是相互的,你不愿意接纳别人,别人凭什么接纳你?我们应该勇敢地面对孤独,并学会与之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