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毕业同学录留言多


生命的绽放因无私奉献而更加绚烂,爱意因不断的传递而永存。三月二十八日,重庆市盛大举行了2025年遗体和器官捐献纪念活动,此次活动汇聚了红十字会、医学院校以及众多捐献者家属和社会的数百位代表。

在器官捐献纪念园中,新开设的“时光印记展览馆”首次向公众开放。在“纪念长廊”里,展出了众多令人动容的物品。其中包括一个八个月大宝宝曾经钟爱的毛绒小鸭子,还有一位00后女孩虽未及报到却已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感人故事。这些物品无声地诉说着捐献者生前的美好瞬间,也传达了他们对世界的深深眷恋。

一封未寄出的录取通知书 永恒的期待

从女儿陈俊丽出生那天起,陈小勇就用心记录下她成长中的点点滴滴。她的水杯、弹过的尤克里里、折扇、读过的书,甚至是小学毕业留言册上稚嫩的笔迹和最喜欢的美食,都被他一一保存下来。在女儿收到硕士学位录取通知书后不久,她因突发疾病不幸离世,这个消息对陈小勇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

怀着悲痛,陈小勇做出了无私的决定,将女儿的器官捐献出来,让四位器官衰竭的患者得以重获新生。如今,他的身份不仅是陈俊丽的父亲,也是重庆市2022年第100例器官捐献者的父亲。他时常来到这里,看着女儿的物品,既感到悲伤又感到自豪:“俊丽的器官拯救了几个人的生命,我为她感到骄傲。”

父母的心肝宝贝也是“小英雄”

去年,年仅八个月大的王镜甯因车祸去世,他的父母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捐献他的器官。父亲王先生捐出了孩子最喜欢的毛绒小鸭子,它还保持着被小手抓握时的模样。看到展出的孩子的生活物品,王先生不禁回想起孩子可爱的模样:“我们三娃子爱笑,看见谁都笑嘻嘻的……”

王先生表示,他们一家人得到了社会的帮助,无论是救援时的齐心协力还是陌生人的安慰和捐款都让他们感动不已。他们希望通过捐献孩子的器官来回报社会,传递这份爱心。于是他们将孩子的器官捐献出去让他以另一种方式存活于世。如今,他们再次带着三娃子的物品来到纪念馆表示纪念和感谢。

搭起时空隧道连接生死

据重庆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介绍,“时光印记展览馆”长期向公众开放,展出多位捐献者生前的珍贵物品。这些物品包括画卷、乐器、玩具、手工制品、书籍和等无声诉说着他们在世界留下的美好印记形成了一座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时空隧道”。参观者可以通过这些物品与捐献者产生共鸣感受他们的生命情感。

展览馆收集了众多捐献者的遗物并仔细整理登记放置于玻璃陈列柜中让来访人员能够通过这些物品与捐献者产生情感共鸣。在这里可以看到年轻医者的、医生的白大褂以及手绘画卷等物品它们仿佛在诉说着往生者的故事让生者的哀思有了寄托。

新闻回顾

据重庆市遗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重庆市新增遗体(角膜)捐献志愿登记超过两万人次器官捐献志愿登记近万人次同时见证了器官捐献的案例数量创新高大器官捐献数量超过五百个使五百余官衰竭患者重获新生遗体和角膜捐献数量也创下历史新高。此外在重庆市红十字会与血液中心的共同努力下全市首家“三献”爱心屋也应运而生将无偿献血、造血干细胞血样采集和遗体器官捐献登记整合到一个平台为市民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服务。如今在重庆市器官捐献纪念园的纪念碑上已镌刻着八千余名捐献者的名字而登记遗体(角膜)器官捐献志愿者的总数也已近三十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