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根随笔的读后感1000字
弗朗西斯·培根,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一位举足轻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科学家。
在他的文章起始之处,他以彼拉多的一句戏言作为引子,直截了当地提出了“真理究竟为何物?”这一问题,激发了我们对真理的深思。人们往往更倾向于相信谎言,而非去追寻真理的脚步。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与人交往时,即使自己清楚自身的不足,但当听到一些的话语时,内心却会感到愉悦,而忽视了那些真实的忠告。这不禁让我们思考,什么是真正的交流与理解?
在希腊晚期的一个学派中,有一位哲学家曾这样描述真理:“真理如珍珠般,只有在阳光的照耀下才会熠熠生辉,而并非那种红玉或钻石,在摇曳的中幻化出五彩斑斓的光影。”这让人对真理有了更深的理解。
那么,真理究竟是什么呢?我认为,真理是一种能被看见并能被感触的真实存在,它不浮夸,不做作。
在《论真理》这篇著述中,培根引用了诗人的两段话来描绘真理。站在高高的海岸上远眺航船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中航行是令人愉悦的,站在城堡中凭窗远眺激战中的战场也是如此。最令人愉悦的莫过于站在真理的高峰上,回首来时的路途,那些层峦叠嶂、烟雾和曲折尽收眼底。
如果我们回想起自己在工作、生活中的历程,那些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勇往直前的日子,无论是在工作、人际交往还是成长过程中所取得的成就,都是真理的体现。相反,如果背离了真理,就如同书中所说,会像一条蛇一样卑微地在地上爬行。
事实上,真理就像是一条宽广的“阳光大道”,引领我们走向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