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里总是有一种无助感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使用“玻璃心”一词来调侃那些内心敏感、对他人的话容易过度解读的朋友。对于那些真正内心脆弱的人来说,这个词背后所蕴含的深意却不容忽视。对于这类人来说,他们长期生活在自己的小世界里,一旦感知到他人与自己有所不同,便会不自觉地感到受伤,产生一种难以言说的心理不适感。这听起来似乎微不足道,但对于这些人来说,这样的性格特点往往会给他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带来不少的困扰。
他们的内心极度缺乏安全感,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疑虑。他们会过度揣测他人的心思,并因此给自己制造许多无谓的困惑,最终导致人际关系的问题。如果你也曾因为自卑和玻璃心而感到痛苦和烦恼,那么强烈建议你继续阅读这篇文章,从中或许能找到解脱之道。
事实上,这种敏感的性格特点在女性中尤为常见。由于女性通常心思细腻、同理心强,她们往往会过度在意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和态度。心理学家阿德勒认为,无论过去发生过什么,都不会对未来产生决定性的影响。面对自卑和玻璃心等性格缺陷时,保持平常心态才是最重要的。
人生的道路上充满了困难与挑战,而玻璃心往往会放大这些困难。学习如何直面内心的感受、与身边的人进行积极的沟通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笔者在大学时期读过一本书《被讨厌的勇气》,这本书帮助笔者勇敢面对内心的自卑,让内心变得更为强大。
认识自己、探索自我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缺陷和生活的不满之处,但想要克服它们并非易事。改变需要勇气和时间,就像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在心理学中有一个概念叫作“去壳原理”,它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壳子,抛开光鲜亮丽的外表,每个人都是普通人。正视自己的阴暗面并努力发掘自己的优点是至关重要的。
对于有玻璃心的人来说他们往往处于弱者心理和心理之中他们习惯性地将自己置于需要被保护、被体谅和包容的位置上做事缺乏自信习惯于依赖外界的帮助和肯定而一旦无法得到这些就会自怨自艾。此外他们也常常缺乏责任心难以正视自己的问题往往从自己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并认为别人应该与自己保持一致的看法一旦事与愿违他们就会将自己包装成一个。
有玻璃心的人往往也具有讨好型人格的特质他们在人际交往中往往顶着“老好人”的称呼这样的性格特点在成长环境中有其根源尤其是在那些控制欲过强的家庭中父母不曾鼓励和肯定过孩子使孩子形成了习得性无助的性格成年后就表现为玻璃心。
虽然人际关系的问题是人生中的一大挑战但我们也应该在这些束缚中寻找自由。表面上看这些束缚来自于时间、金钱、工作、爱情但实际上真正的束缚是心灵的枷锁是自我设限的观念。因此我们也在不断地努力改变但改变并非一蹴而就给自己时间和耐心也是改变的第一步。只有真正摆脱了别人的期待活出自己才能真正发现一个崭新的世界。
- 结束语 -
第一心理团队 | 一群热爱生活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英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