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年龄测试标准题 专业版
【康·生活之道】
春天,气温回暖,万物复苏,自然界的生机盎然。也是活力,新陈代谢最活跃的时期。无论是郊外踏青感受自然之美,还是进行轻量锻炼调理身心,都能帮助我们以最佳状态迎接新季节的到来。
拥抱春天,身心双重受益
为何春天是运动的最佳时节?其中大有学问。
北京积水潭医院的李旭副医师指出:“春季之所以适合运动,主要是由气温和光照等因素共同决定的。在15℃到25℃的温度范围内,血管处于较为稳定的舒张状态,心脏负担相对较小,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也相对较低。”
“随着日照时间的增长,基础代谢率会提升,激素水平也会发生明显变化。”李旭医生表示,这一变化有助于平衡与代谢相关的激素,减少入睡困难、生物钟紊乱等问题。
北京中医大学东方医院的国生表示:“户外活动能够促进新陈代谢,改善血液循环。在春季进行运动,更有缓解肝郁气滞、预防肩颈僵硬、腰肌劳损的效果。”
国生进一步解释说:“个体在春季运动所获得的健康益处各不相同,但都能增强身体的运化能力,提升免疫力,有效改善疲劳、困乏、消化不良等问题。”
春天户外运动对我们的心理健康也大有裨益。
在春季,天气变化和干燥天气容易导致人们情绪不稳定。“天气变化会影响与情绪相关的激素,如血清素、多巴胺等,导致情绪波动。”天津医科大学心理学研究所的刘惠军教授介绍道。丰富的户外活动能够激活更多积极情绪,促进大脑释放‘快乐递质’,从而释放压力。春季充足的户外光照还能提高人的血清素水平及认知功能,使情绪更趋稳定。
科动,健康相伴
户外运动项目丰富多样,如何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成为关键。
李旭医生建议春季应注重有氧训练和力量训练的结合。“运动的基础是肌肉力量。只有肌肉力量足够,身体各个关节才不会承受过大的压力,以减少登山、骑行等有氧运动后的疼痛。”
国生则建议将运动融入生活场景,如短距离选择步行,办公间隙进行拉伸等。他特别提到,走路不仅简单易行,而且效果显著,是性价比非常高的保健方法。
对于骑行等运动,李旭医生强调了热身的重要性,并建议监测心率以防止运动过度。他也提醒在选择鞋子时一定要合脚,以降低运动损伤的风险。
循序渐进,量力而行
随着春天的到来,许多人希望让经过冬日休整的身体重新活跃起来。这个过程往往伴随着运动伤害的风险。
专家们均建议应遵循“适度、多样、渐进、防护”的原则。国生提醒:“春季运动切忌大汗淋漓,每周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即可达到效果。”他建议运动应循序渐进,避免急于求成。
李旭医生进一步解释说:“推荐每周进行三到五次,每次30~6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运动过程中心率一般在100~140次/分。”他强调每次运动时间30~60分钟最佳,并特别提醒贸然进行高强度运动可能导致身体难以适应,出现严重疲劳感和肌腱、肌肉拉伤等问题。
针对不同人群的特殊需求,如久坐人群和特定体质的人群,专家们也给出了个性化的建议。例如,久坐人群应进行特定肌肉的拉伸和激活训练;痰湿体质的人群应选择户外运动以促进代谢;阳虚人群在户外运动时应注意保暖等。
针对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专家们也提醒要做好针对性保护。如北方春季昼夜温差大且多风,户外活动要注意保暖防风;南方春季湿度较大,应选择干燥通风的场地进行户外活动。
春天是运动的最佳时节。只要我们遵循科学的方法和原则进行锻炼就能收获健康与快乐让我们在这个春天一起动起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