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如何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
五岁孩童日常运动习惯缺失之探
一个五岁的孩子,日常的生活中并未形成规律的运动习惯。每当被邀请参与运动时,总会找各种理由推脱,说自己累,不想练习运动技能。这样的状况导致孩子的运动技能掌握不足,体能体力方面也显得较为薄弱。那么,对于这样缺乏运动习惯,同时又不愿主动提升的孩子,我们应该怎么办呢?为何孩子会如此难以建立运动习惯呢?
北京市东城区东四五条幼儿园教师耿馨萌的看法是:面对不愿运动的幼儿,家长应该进行正向引导,密切关注并发现幼儿的变化,然后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和教育,而非一味地催促孩子练习。
孩子的生理客观原因是造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因素。由于孩子年龄尚小,其身体的肌肉发展尚未完善,身体的控制力和手眼协调性还不够强。这意味着,对于某些运动,孩子并不能立即掌握,需要长时间的坚持和不断的练习。在提升幼儿运动能力及建立运动习惯方面,家长的教育后,必须伴随孩子的持续练习,这样才能逐渐增强其身体机能。
家庭教育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孩子的运动能力是在不断的练习中逐步提升的。有些家长自身没有运动习惯,从而影响到孩子。表现在孩子身上就是不爱动,习惯性地选择休息。例如在孩子练习运动时,家长站在一旁不参与,同时用负面的语言提示或频繁打扰孩子,这样会导致孩子从心理上远离运动。
除此之外,场地限制、缺乏玩伴以及家长缺乏有效的练习方式等也是影响孩子运动兴趣的因素。这些问题导致孩子在运动中无法找到乐趣,从而不愿意进行运动。而家长常常将此归咎于孩子的身体原因或懒惰。实际上,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运动兴趣正在逐渐消磨,其身体机能也因此无法得到发展。
那么,如何培养幼儿的运动能力与习惯呢?家长们可以从多方面入手。游戏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通过游戏进行运动对于孩子来说是既幸福又满足的。家长在设置游戏时应尊重孩子的年龄特点和身体发展水平,让孩子在游戏中进行练习。例如:对于3-4岁的孩子,可以通过“小兔子”游戏锻炼其大腿肌肉力量;对于4-5岁的孩子,可以利用“宝藏送回家”的情景游戏进行左右侧跳的练习;对于5-6岁的孩子,家长可以利用跳绳比赛进行提升。当孩子遇到困难或失落时,家长应及时给予帮助和鼓励,让孩子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家长作为孩子的朋友和陪伴者,可以利用晚间20分钟的时间与孩子一同进行简单的运动。比如“小马运粮”游戏,利用家中的枕头作为材料,让孩子扮演小马进行手膝着地爬行的运动。这样的运动不仅可以增强亲子关系,还可以让孩子在快乐中锻炼身躯。
对于幼儿来说建立良好的运动习惯并非一蹴而就的事情它需要时间的积累和家长的耐心引导。良好运动习惯的养成伴随着幼儿的成长过程是家庭、社区和幼儿园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北京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