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记画成一幅画
《游山水间的人文回响》
郦道元所著的《水经注》中,那篇描绘三峡的文字被奉为描绘山水的经典之作,并被收录进教科书之中。
文章起始,便以宏大的笔触描绘出天地间的壮阔。文中写道:“在三峡七百里之地,连绵的山峦仿佛没有尽头。”这七百里水路,沿途皆为连绵不绝的山峰,仿佛将人困于天地之间,四处张望半日,仍无丝毫出路。这方天地的景色却是极佳的,有清澈见底的潭水,能映出人影;有飞瀑流泉,旁边生长着形态奇特的柏树;又有繁茂的草木,湿气沾衣,深吸一口气,清冽而甜美的空气便充盈胸腔。
我们真的要长久留在此地吗?那自然是不可能的。因为这里的清新到了极致,寒气便开始逼人。再听耳畔几声猿猴的哀婉鸣叫,不人“泪沾裳”。
这篇文章中还有“朝发白帝,暮宿江陵”这八个字,李白和杜甫都在其诗作中化用过。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和杜甫的“朝发白帝暮江陵”,都体现了其名作之风。文章既有泼墨山水画的写意,又有工笔细致的河川描绘,既写景又写情,文字优美。
这些文字既美丽又带着一股清雅之气,因此被后世许多人引用。在郦道元的《水经注》之后,又有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对其进行了发扬光大。
袁崧的《宜都记》之所以写得好,是因为他将山水当作了自己的知己。在他之前的人游历九州时,看山不只是山,看水不只是水,都需要有些道德寄托。然而袁崧看山就是山,看水就是水。他为何写?只是因为看到河川的灵动而心生喜爱;又恼恨当地人不懂得欣赏这份美丽反而觉得惊恐,所以为之起舞、为之记传。
怀抱对山水的无比赞美之情,袁崧写出了《宜都记》这样美丽的文字。《宜都记》所描写的宜都即现在的湖北宜昌一带地方。宜都这个地名源于三国蜀汉时期刘备的改名之前曾叫做南郡。袁崧在此地担任多年太守对于一山一水的情感都融入了他的文字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