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毽子训练次数的方法


在杭州市钱塘区的下沙区域,当我们问及当地的居民关于“北沙廿四锦”时,他们会有怎样的回应呢?

“70后”与“80后”的回忆里,“北沙廿四锦”是童年时比赛滚铁环时银铃声的回响,是男孩们趴在地上玩玻璃球的乐趣,也是女孩们跳皮筋时的“马兰开花”口诀。对于“90后”来说,它或许已经模糊成跳九宫格粉笔画的记忆,或是老鹰捉小鸡时欢声笑语的场景。而如今,下沙第二小学(简称“下沙二小”)的“10后”们则将“北沙廿四锦”视为他们最爱的游戏。

解锁“北沙廿四锦”,重温传统游戏。这个游戏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它是一种在杭州地区广泛流传的儿童性活动,主要传承地便是在下沙二小。学校设有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共24个班级,每个班级都有一个特定的传统游戏项目,这24个项目共同构成了所谓的“北沙廿四锦”。

“北沙廿四锦”种类繁多,包括了灵活型游戏如抖空竹、踢毽子、竹竿舞等;力量型游戏如射箭、拔河、拔高等;综合型游戏如闹蹴鞠、滚铁环、耍陀螺等;还有趣味型游戏如跳皮筋、挑花线、跳九宫格等。这些游戏不仅是孩子们的娱乐方式,也是传承民间文化的重要载体。

作为钱塘区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基地之一,下沙二小积极推广这些传统儿童游戏。通过实施“北沙廿四锦”,让这些游戏成为孩子们最喜欢的运动方式。在游戏中,孩子们能够大胆释放天性,增强体质,成为“新阳光体育”的倡导者、实践者和受益者。

在下沙二小的课间时光,我们可以看到同学们热火朝天地滚铁环、踢毽子。滚铁环的孩子们绕过障碍物,竞相展示自己的技巧。踢毽子则是一项能够提高身体灵敏度和反应速度的游戏,锻炼孩子们的平衡能力和协调性。而抖空竹更是让同学们展现了他们的技术,玩出了新花样。

同学们甚至研究出了新的招式,给这些新招式取了极富创意的名字,如“背后捞月”、“横空出世”等。这些花样技巧需要持之以恒才能熟练掌握,更好地展现出“北沙廿四锦”的魅力。

为了全面实施体质行动,下沙二小将“北沙廿四锦”作为校本精品课程进行整体开发。创新性地将传统儿童游戏融入日常实践,引导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如今,每周的星期三和星期五的下午大课间成了全校学生最期待的时光。他们可以在校园里尽情地玩耍,释放充沛的精力。

由于锻炼到位、参与度高,同学们的身体素质得到了不断提升。家长们欣喜地发现,孩子们不仅玩得很开心、很健康、很充实,还玩出了进步。学习风气和劲头也更足了。那些滚铁环的银铃声、粉笔头画出新的九宫格……那些跳跃、追逐、欢笑的姿态,始终是孩子们美好童年的生动写照,也是他们健康成长的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