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还是原来的我,你已不是从前的你
数字化浪潮正以无可逆转的趋势迅速崛起,这不仅是科技的巨大飞跃,也对我们的人文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当人工智能成为了写作的“高手”,人们还会坚持阅读吗?阅读在今天还有何意义呢?
今天是第30个“世界读书日”。在这个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每年的4月23日都会引发人们对阅读缺失的担忧。海量的碎片化信息在互联网上泛滥,冲击着人们深度阅读的习惯;而短视频的流行,让时间在指尖快速滑过,留给阅读的时光所剩无几。进入AI时代后,阅读的必要性更是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质疑。
确实,在“万事皆可求助于AI”的当下,那些过于功利化的阅读价值在一定程度上被削弱了。过去,我们推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理念,但有了AI的帮助,瞬间创作万字内容不再是难事;过去,阅读是我们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但现在拥有丰富知识储备的“AI助手”能够轻松地带领我们穿越时空、横跨领域。如果说从前写作是读书人的专属技能,如今,只要懂得与AI进行交流,任何人都能成为诗人和作家。无数人在工作和学习的过程中,将原本投向书本的目光转向了AI,自嘲地认为自己“读了这么多年书,写得还不如AI”。
虽然AI成为了我们的得力助手,但它能取代阅读吗?在人工智能时代,我们该如何理解阅读的意义?
阅读能帮助我们在AI的迷雾中保持方向。随着AI的广泛应用,我们逐渐发现AI也会“言之凿凿地误导我们”。面对这些“AI幻觉”,书本不仅能帮我们查证真伪,还能在阅读中培养我们正确的世界观和逻辑思辨能力,让我们不会被AI所“欺骗”。当我们展望AI的未来,我们认知的广度和思维的深度将决定AI“养分”的上限,只有持续不断的学习,才能推动AI向更高水平发展。
相较于AI的工具属性,阅读更像是一场永无止境的心灵之旅。“使唐僧成为唐僧的,不仅是,更是那取经路上的历练。”阅读的过程所带来的深远影响远超过直接的答案。阅读的愉悦就隐藏在翻页的指尖间,如同流水滑过,静默地在人的内心留下空间想象和情感经历,构筑起人的精神世界。这些经历让人类变得更加丰富,也赋予了人类与AI共存的强大底气。
与AI的同质化生成内容不同,书本所蕴含的独特气质反映了多样的文化。“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对书本的理解和感悟都充满差异性和丰富性。阅读的多样性和写作的创造性推动了文化的流动和演进。自古以来就有崇尚读书的传统,我们在《史记》中感受历史的兴衰,在唐诗宋词中陶冶情操,在古今名著中畅游天地。书籍是文明和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历史长河中闪耀的瑰宝,再智能的AI也难以在时间的积淀中散发出人文精神的光辉。阅读让文化得以传承,也让文明的发展拥有了更多的可能性。
科技日新月异,我们积极拥抱AI时代的也需要让思想在书籍的滋养中保持活力。阅读,依旧是照亮文明前行道路的那盏明灯。我们应该珍视并持续推动阅读的力量,让它与科技的发展相互辉映,共同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