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踏杨花过谢桥意思
晏几道身为晏殊的幼子,出生于显赫之家,享有尊贵的出身和优越的家族地位。在父亲晏殊的高位显赫时期,家中之贵不言而喻。当晏殊在至和二年(即公元1055年)辞世后,晏家的繁华盛世便逐渐落幕。晏几道曾经享受的荣华富贵也在一瞬间化为乌有,不久后,他便体验到了社会的风雨交加。
晏几道在成家之后,为了生计不得不奔波于外,对此深有感触。他铭记着旅途的劳苦和思家之愁,以此为创作源泉,创作了许多触动人心的词作。尤其下面这首《南乡子》,更是他成家后外出时,思念家中爱人的真情流露。
《南乡子》
晏几道笔下的新月如秀眉般弯弯,是谁在月下吹奏起长笛?楼阁倚靠暮云初见雁影,大雁向南飞去。人们常说行人归后雁归,此刻却是漫道行人雁后归。
思念之情深切不已,词人期望在梦中与佳人相会。但梦中的关山阻隔却让他不知前路如何寻觅。渴望那短暂的书信能带来慰藉,然而恐怕时间已经太迟了。伴随着枕边升起的阵阵凉意,思愁愈发浓烈。
前两句以写景为引子,抒发深深的怀旧之情。“新月如眉”的描写中透露出词人对爱人的深深思念。月下长笛的描绘更增添了凄清的氛围,正如词人此刻的心情。
接下来三句词人明确表达了思人的主题。独自登高远望的词人,在明朗月色中看到南飞的大雁时感同身受。无法归家的人却能感受到大雁的归心,这是游子的悲哀也是词人的心境写照。或许他心中所想正是远方的爱人吧!
下片中词人进一步表达了对爱人的思念之情。“梦中欲见佳人期许”,但却寻遍无数道路依旧寻不见回家之路。“残星映雁飞往远方,吹长笛的却是在倚窗楼上独自想念”,这段意境的描写中充满了相思之苦和失落感。
整体而言,《南乡子》以新月、吹笛到鸿雁纷飞为上篇引子层层铺叙最终归于下篇之梦和待书这皆乃游子对爱人深切怀念之情真挚展现于笔端无不体现出他艺术手法的娴熟使得这首词更显得感人肺腑、回味无穷!无论是开头抑或结尾句中都呈现出极为高超之表现手法因此乃成为千古传颂之佳作也!
这首词通过景物的描写和情感的抒发将离恨之意、怅惘之情描绘得淋漓尽致读来令人感到凄凉无限仿佛置身其中久久不能自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