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改科班说简单一点
关于教育理念的变迁
教育的核心是对于知识的传授和学生的成长。每当新学期开始,教师们都在为知识的传授忙碌起来。对于数学老师来说,“定义”这个词汇,尤为重要,因为它是教学的起点,也是学生们理解知识的基石。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所依赖的教材却在悄然发生着改变。这个新学期,老师们发现“定义”有了新的解读,这让不少老师感到困惑。一些资深教师表示,这样的变化让他们有些手足无措,“教了这么多年,不知道该怎么教了”。家长们也对这个变化持观望态度,对于这个“定义”的改动究竟好不好,他们也表达了各自的看法。
在我们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和改进中,教材作为我们学习的基石之一,必须与时俱进。它的更新与迭代是为了提高针对性和实用性。但当曾过的知识点在教材中发生变化时,这便不仅仅是内容上的更新,更是一场触及知识本质的。
以《有理数》这个家喻户晓的概念为例,它在最新的七年级上册人教版数学教材中发生了本质性的变化。旧版教材中,《有理数》被定义为“整数和分数的统称”,这种表述简洁明了,易于学生理解。但新版教材中,尤其是2019年修订版中,《有理数》被重新定义为“可以写成分数形式的数”。这个改动看似简单,实则蕴巨大的深意。
新定义使得0无法被纳入到有理数集合当中,因为无法用除数除以0得到分母为0的形式。这对于初学者来说,无疑增加了理解的难度。为什么0不是有理数?那么0.3又该如何归类?这些问题都凸显了新旧版本之间的巨大分歧。
“有理数”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正因为它难以理解,老师讲解时需要借助多种方式和角度进行引导和补充说明。然而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师生对抽象概念缺乏深刻的认识和理解,这无疑会对他们未来深入学习、研究以及应用相关领域产生极大影响。
为了帮助老师把抽象概念更好地传授给学生,新版课本推出了一套经过精心设计和斟酌过的定义体系。这不仅是对于《定义》这一工作的重视,更是对于整个学科体系的重要性的体现。《定义》直接决定了某一个概念在整个学科体系中所处的位置和范围,因此它必须准确、清晰、简练地表达出这一概念所包含的内涵。
《定义》问题并非一成不变。在涉及拓展性、抽象性很强的学科领域中,人们往往会受到传统观念和思维模式的限制,对于改变产生抵触情绪。正如《有理数》这个概念在教材中的改变,就引发了人们的关注和讨论。
面对这样的改变,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呢?我们需要注重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和独立猜想能力。只有当一个人具备了深刻的思维能力时,他才能够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能够独立地进行判断、推理与猜想。我们应该通过多样化、多角以及具体化等方式来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抽象概念。
当孩子回到家中问及家长关于新定义的问题时,家长应该给予孩子一个正确的引导。可以耐心地听孩子讲述自己在学校里面学习到的内容,并适当地对孩子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进行解答和引导。也要鼓励孩子勇敢地提问、探索问题真相以及质疑不合逻辑之处。
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应该给予新事物一个“尊重”。就像当初发明火箭一样,当初人们第一次看到火箭发射时也在议论纷纷,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科技的进步大家纷纷称赞其伟大。每种事物都是从小到大渐渐发展起来的就像这个“定义”问题一样虽然过渡期间会遇到很多困难但只要我们勇敢地面对过去就会发现一切豁然开朗!